太古 第69页

琴埙天地籁,中有太古音

成年人学古琴会不会太晚?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7

二三十岁以后学古琴会不会太晚?如何系统地学习古琴? 一般如果不是从父母方面就有启蒙从小开始学的话,个人觉悟喜欢古琴并决定学习基本会在20岁以后了,甚至有些人都是在事业有成或赋闲在家想寻个趣事来做,那时年龄更是不小了。孔子50岁向师襄学琴;民国古琴第一人之称的杨宗稷,42岁的时候,...

赞 (12)

古琴的收藏和鉴别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6

繁华的现代都市,向古风旧蕴寻求精神释放者越来越多。风雅的古琴日渐得到喜爱,在高山流水中寻找知音的同时,古琴收藏也逐渐走向大众。行家透露,随着近年学琴者的不断增多,民国之前的老琴身价水涨船高,而要淘得一把称心的老琴,既讲实力也讲缘分。 老琴备受追捧 “2003年之前,寻遍羊城,懂得...

赞 (0)

出土的古琴形制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6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由琴身和一活动底板构成,通长67.0厘米,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琴身用整木雕成。可分音箱和尾板两部分。音箱形近长方体,表面圆鼓尚有波状起伏,无徽。近于首端并与之基本平行亘一条岳山,上遗有被弦勒过的痕迹,右边并...

赞 (1)

声无哀乐论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4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说。”主人应之曰:“...

赞 (0)

朱长文《琴史》简述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4

朱长文(公元1038—1098)字伯原,号乐圃。他祖父朱忆是宋太宗时的刑部尚书。他十九岁中进士,后因坠马伤足,不肯出仕,在家乡苏州读书、教书、从事写作。家有藏书二万卷,在当地颇有声望。晚年任太学博士、枢密院编修等文职。他认为琴也应当象书画那样写出专史,于是从史、传、记、集之中,“...

赞 (0)

衰桷《琴述》掠影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4

袁桷 ,号清容居士。幼年学“阁谱”,后向徐天民学“浙谱”。他写的《琴述》介绍了宋代的谱系沿革,说宋太宗时的“阁谱”,虽经官方规定“非入阁本不得待诏”,但是“别谱存于世良多”。其中“江西谱”比“阁谱”详尽,而所录乐曲旋律富于变化,所以“骚人介士皆喜而争慕之,谓不若是,不足以名琴也”...

赞 (0)

先秦琴说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4

先秦的古琴美学思想源于当时琴乐的实践活动,是后代古琴审美理论的基础。 文献记载表明,古琴艺术并非一开始就受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琴学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相关联的漫长过程。春秋时期的琴,主要用于诗歌的伴奏或自娱。文献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临淄其民...

赞 (0)

关于古琴音乐的社会定位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4

近两三年,当今多位中国著名的民族音乐理论家,在“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反思”的研讨及有关的论著中,经常涉及到古琴音乐。其中关于古琴音乐生存与发展的观点,激烈相向几乎到了针锋相对的程度。有说古琴必定“衰落”,将“蹶而不振”“沦为博物馆艺术”;有说 “可以注入新的生命,使它...

赞 (1)

古琴 — 中国传统美学的代表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2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概论 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准则。意境一词最早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赞 (0)

诸家演奏古琴美学之论

还初 发布于 2018-07-02

全唐文所载「琴诀」是唐代古琴艺术专文唯一传留至今者,是唐代极为重要的职业琴家薛易简的艺术心得。虽然宋人朱长文在其「琴史」中谓「琴诀」缺乏文彩,但却承认其立意堪取:「辞虽近俚,义有可采」。薛易简得为 「待诏」,是琴家可得的最高职位,乃是其艺术水准及影响所至。朱长文「琴史」载薛易简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