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這麼聽聞: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說這個:
「比丘們!你們憶持被我教導的五下分結嗎?」
在這麼說時,尊者瑪魯迦之子對世尊說這個:「大德!我憶持被世尊教導的五下分結。」
「瑪魯迦之子!那麼,如怎樣你憶持被我教導的五下分結呢?」
「大德!我憶持有身見是被世尊教導的下分結;大德!我憶持疑是被世尊教導的下分結;大德!我憶持戒禁取是被世尊教導的下分結;大德!我憶持欲的意欲是被世尊教導的下分結;大德!我憶持惡意是被世尊教導的下分結,大德!我這樣憶持被世尊教導的五下分結。」
「瑪魯迦之子!你憶持被誰教導這些這樣的五下分結?瑪魯迦之子!其他外道遊行者們將以這幼兒譬喻的反駁反駁,不是嗎?因為,幼小愚鈍仰臥的男孩都沒有『有身』[的觀念],又從哪裡他的有身見將生起?僅他的有身見煩惱潛在趨勢潛伏;因為,幼小愚鈍仰臥的男孩都沒有『諸法』,又從哪裡在諸法上他的疑將生起?僅他的疑煩惱潛在趨勢潛伏;因為,幼小愚鈍仰臥的男孩都沒有『諸戒』,又從哪裡在諸戒上他的戒禁取將生起?僅他的戒禁取煩惱潛在趨勢潛伏;因為,幼小愚鈍仰臥的男孩都沒有『諸欲』,又從哪裡在諸欲上他的欲的意欲將生起?僅他的欲貪煩惱潛在趨勢潛伏;因為,幼小愚鈍仰臥的男孩都沒有『諸眾生』,又從哪裡在諸眾生上他的惡意將生起?僅他的惡意煩惱潛在趨勢潛伏,瑪魯迦之子!其他外道遊行者們將以這幼兒譬喻的反駁反駁,不是嗎?」
在這麼說時,尊者阿難對世尊說:(129)
「世尊!是為了這個的適當時機,善逝!是為了這個的適當時機,願世尊說五下分結,聽聞世尊的[教說]後,比丘們將會憶持。」
「阿難!那樣的話,你們要聽!你們要好好作意!我將說了。」
「是的,大德!」尊者阿難回答世尊。
世尊說這個:
「阿難!這裡,未聽聞的一般人是聖者的未看見者,聖者法的不熟知者,在聖者法上未被教導者;是善人的未看見者,善人法的不熟知者,在善人法上未被教導者,以被有身見纏縛的、被有身見征服的心而住,以及不如實知道已生起有身見的出離,他的那個達到力量的、未排除的有身見為下分結;以被疑纏縛的、被疑征服的心而住,以及不如實知道已生起疑的出離,他的那個達到力量的、未排除的疑為下分結;以被戒禁取纏縛的、被戒禁取征服的心而住,以及不如實知道已生起戒禁取的出離,他的那個達到力量的、未排除的戒禁取為下分結;以被欲貪纏縛的、被欲貪征服的心而住,以及不如實知道已生起欲貪的出離,他的那個達到力量的、未排除的欲貪為下分結;以被惡意纏縛的、被惡意征服的心而住,以及不如實知道已生起惡意的出離,他的那個達到力量的、未排除的惡意為下分結。(130)
阿難!而有聽聞的聖弟子是聖者的看見者,聖者法的熟知者,在聖者法上被教導者;是善人的看見者,善人法的熟知者,在善人法上被教導者,以不被有身見纏縛的、不被有身見征服的心而住,以及如實知道已生起有身見的出離,他的那個有煩惱潛在趨勢的有身見被捨斷;以不被疑纏縛的、不被疑征服的心而住,以及如實知道已生起疑的出離,他的那個有煩惱潛在趨勢的疑被捨斷;以不被戒禁取纏縛的、不被戒禁取征服的心而住,以及如實知道已生起戒禁取的出離,他的那個有煩惱潛在趨勢的戒禁取被捨斷;以不被欲貪纏縛的、不被欲貪征服的心而住,以及如實知道已生起欲貪的出離,他的那個有煩惱潛在趨勢的欲貪被捨斷;以不被惡意纏縛的、不被惡意征服的心而住,以及如實知道已生起惡意的出離,他的那個有煩惱潛在趨勢的惡意被捨斷。(131)
阿難!凡道、凡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不經由那個道、那個道跡將知道,或將看見,或將捨斷五下分結。』這不存在可能性。阿難!猶如住立著的、有心材的大樹,『不切開外皮後、不切開皮層後將有心材的切斷。』這不存在可能性。同樣的,阿難!凡道、凡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不經由那個道、那個道跡將知道,或將看見,或將捨斷五下分結。』這不存在可能性。
阿難!凡道與凡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經由那個道、那個道跡將知道,或將看見,或將捨斷五下分結。』這存在可能性。阿難!猶如住立著的、有心材的大樹,『切開外皮後、切開皮層後將有心材的切斷。』這存在可能性。同樣的,阿難!凡道、凡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經由那個道、那個道跡將知道,或將看見,或將捨斷五下分結。』這存在可能性。
阿難!猶如充滿水的、滿到邊緣的、能被烏鴉喝的恒河,那時,虛弱的男子到來:『我將以手臂橫向地切開這個恒河的水流後,平安地到彼岸。』他不能夠以手臂橫向地切開這個恒河的水流後,平安地到彼岸。同樣的,阿難!凡任何在對有身見滅被教導的法上心不躍入、不明信、不住立、不被解脫,他們就應該被看作猶如那位虛弱的男子。阿難!猶如充滿水的、滿到邊緣的、能被烏鴉喝的恒河,那時,有力氣的男子到來:『我將以手臂橫向切開這恒河的水流後,平安地到彼岸。』他能夠以手臂橫向切開這恒河的水流後,平安地到彼岸。同樣的,阿難!凡任何在對有身見滅被教導的法上心躍入、明淨、住立、被解脫,他們就應該被看作猶如那位有力氣的男子。(132)
阿難!而什麼是道,什麼是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呢?阿難!這裡,比丘從依著的遠離,從惡不善法的捨斷,從一切身粗重的安息,就從離欲後,離諸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在那裡,任何是色之類的、受之類的、想之類的、行之類的、識之類的,他看那些法為無常的、苦的、病的、腫瘤的、箭的、禍的、疾病的、另一邊的、敗壞的、空的、無我的,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他使心從那些法脫離後,心集中在不死界上:『這是寂靜的,這是勝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著的斷念、渴愛的滅盡、離貪、滅、涅槃。』在那裡住立的他到達諸漏的滅盡。如果仍以那個法貪、以那個法歡喜沒達到諸漏的滅盡,以五下分結的滅盡,成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為不從那個世間返還者。阿難!這是道,這是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
再者,阿難!比丘從尋與伺的平息……(中略)第二禪……(中略)的第三禪……(中略)第四禪……(中略)在那裡,任何是色之類的、受之類的、想之類的、行之類的、識之類的……(中略)為不從那個世間返還者。阿難!這也是道,這是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
再者,阿難!比丘從一切色想的超越,從有對想的滅沒,從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在那裡,任何是受之類、想之類、行之類、識之類的……(中略)為不從那個世間返還者。阿難!這也是道,這是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
再者,阿難!比丘超越一切虛空無邊處後[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在那裡,任何是受之類、想之類、行之類、識之類的……(中略)為不從那個世間返還者。阿難!這也是道,這是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
再者,阿難!比丘超越一切識無邊處後[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在那裡,任何是受之類、想之類、行之類、識之類的……(中略)為不從那個世間返還者。阿難!這也是道,這是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
「大德!如果這是道,這是道跡:為了五下分結的捨斷,那麼,那樣的話,為何這裡某些比丘是心解脫者,某些比丘是慧解脫者?」
「阿難!那麼,在這裡,我說,這是根差別性。」
世尊說這個,悅意的尊者阿難歡喜世尊的所說。(133)
瑪魯迦大經第四終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中部64經/瑪魯迦大經(比丘品[7])(莊春江譯)[MA.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