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服形制概述
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制,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主要形制分类
上衣下裳制,上衣和下裳分开,穿脱方便,劳动人民常穿,如帝王百官正式场合礼服。
上衣下裳制是汉服体系中最古老的形制,约有四千年历史。《易经》记载其源于黄帝尧舜时期,上衣象征天,下裳代表地,色彩讲究 “衣正色,裳间色”,最高级别的衣裳常采用黑色、黑红色或玄纁色。这种形制适应性广,男女老少皆宜,可作为华贵严肃的礼服,也能作方便轻松的常服。
深衣制,上衣下裳缝连,整体端庄,为贵族阶层日常服饰。
深衣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分为直裾和曲裾两大类别。直裾简洁大方,温文尔雅,是历代男子礼服的通用服饰,日本和服就来源于汉服直裾;曲裾则曲线优美流畅,襟围着下体层层盘绕,最后系于腰部。深衣制普及率很高,从先秦到明代末年,流传了三千多年。
襦裙制,上身短衣下身长裙,女性喜爱,有多种分类。
襦裙是上衣下裳制的演变形式,尤其在汉朝以后成为女子服饰的代表。按裙腰高低可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按领子样式可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薄厚程度可分为单襦和复襦。襦裙种类丰富,款式多样,深受现代女性喜爱。
通裁制,如长衫、外披等。
通裁制的服饰如长衫、外披等,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流行程度和特点。例如,袍服制以其一体剪裁著称,整件衣物由一块布料裁出,上下无接缝,尽显自然流畅之美。从宋代到明代,袍服成为皇帝贵族及文人墨客的心头好。
(二)男女装特点
男装主要有两种,一是秦汉服饰为代表的大襟、右衽、交领等样式,影响日本、朝鲜等国;二是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右衽系扣。
秦汉时期,男装以大襟、右衽、交领为主,基本沿袭战国时期,秦尚黑,服饰标准色为黑色。汉代男子服装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多见于西汉早期,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衣。从隋唐开始,圆领衫盛行,右衽系扣,展现出男子的英挺与豪放。这种服饰对日本、朝鲜等国的民族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女装早期与男装类似,后以襦裙为主。
早期女装与男装类似,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以襦裙为主。唐朝女子的汉服以襦服为主,襦有长袖、半袖和无袖等款式,多以丝绸、绢布等轻薄质地制成,突显身材。下装偏爱长裙,如裾裳束腰,裙摆宽大,行走间飘逸生姿;百褶裙则宽松舒适,多用于日常生活。女装在配饰方面也非常丰富,如发鞎、冠饰或披巾等点缀发型,绣花鞋履与长裙相得益彰,展现出女性的优雅与品位。
二、汉服形制特征
(一)基本特征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这一特征充分体现了汉民族含蓄委婉、娴雅超脱、乐观豁达、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
交领,即衣领呈现的两条直线相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的思想。右衽,即左侧衣襟在上,压住右侧衣襟,这种形式不仅符合华夏民族以右为尊的传统观念,同时也与死者的寿衣左衽区分开来,避免了忌讳。系带取代纽扣,使汉服更具灵动性和可调节性,符合中国人的模糊哲学观。宽袖则展现出庄重典雅、雍容大度、飘逸灵动的风格,在活动时犹如鸟儿展开翅膀,充满诗意。而盘领和直领等领型的补充,为汉服增添了更多的变化和美感。
(二)色彩讲究
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和六象六色的说法,将布料染成青、赤、白、黑、蓝、黄六种颜色,合称 “六正色”。这六种颜色在汉服色彩中有着严明的阶层区分。
青色象征东方的木,赤色象征南方的火,白色象征西方的金,黑色象征北方的水,玄色(蓝绿色)象征天,黄色象征地。黄色一直被当作尊贵的颜色,在古代向来是天子、帝王独享的颜色。古人认为,汉服的色彩以深色为尊贵,浅色次之。正式场合所穿的礼服,通常具有鲜艳、深沉的色彩,以赤红、棕黑居多,并且衣服上带有华丽精美的织绵图纹或刺绣,这些都是象征身份的元素。例如,帝王百官在重大场合所着的礼服,多采用深色系,彰显尊贵与威严。而普通老百姓的汉服颜色多是白色、青白、草绿等淡色,远远看到这种颜色的服装,就知道主人的身份。
汉服的色彩讲究不仅体现了阶层区分,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思想。这种色彩体系在汉服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和演变,成为汉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不同朝代汉服形制差异
(一)魏晋制
魏晋时期的汉服以宽袍大袖、不拘小节为特点。女子着装丰富多样,有衫、襦、褌、袴、裙等。需要明确区分 “魏晋风” 与魏晋汉服。“魏晋风” 其实并不属于汉服,而是商家臆想出来的影楼装。真正的魏晋汉服上襦有腰襕,下裙为破裙,由几块梯形的布料拼接而成,且裙子下摆有荷叶边装饰。上襦外面还有半臂,同样有荷叶边装饰。上襦的袖口一般不是宽宽大大的大袖,多为直袖、垂胡袖或者喇叭袖等。
(二)唐制
唐制汉服主要有齐胸衫裙、大袖衫、圆领袍等。齐胸衫裙为上衫下裙的一片式结构,现在市面上的两片式齐胸衫裙为错误形制。唐制汉服色彩艳丽,图案丰富多样,有花鸟、山水等传统中国风格图案。女子穿的胡服在唐代也非常流行,多为锦绣帽、窄袖袍、袖口、领子、衣襟多缘上一道宽锦边。唐代的大袖衫承袭了唐代宽衣大幅的特点,作为皇室女子的服饰,后来传入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
(三)宋制
宋制汉服淡雅清丽,上着褙子,下着宋裤。褙子里通常搭衫和抹胸,现在多为改良版。褙子最早起源于隋朝,但在宋朝流行开来,成为宋朝后妃的常服以及当时女性的礼服。宋制汉服以轻薄、淡雅为特点,适合夏天穿着。宋裤穿着起来和现在的阔腿裤有点相似,上身搭配宋抹和一层或多层的褙子。宋抹是古时候的胸衣,形状像一块宽的长巾,两侧没有系带。
(四)明制
明制汉服端庄大气,以袄裙和比甲为主。袄裙分为长袄和短袄,搭配马面裙。马面裙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还有裙襕,呈条状的纹饰,寓意丰富。比甲可为圆领、方领、直领、对襟,无袖或短袖,衣身两侧开衩。此外,还有琵琶袖、曳撒等。明制汉服多选用细致、光洁的绸缎作为面料,手感细腻,注重质感,常选用深色、厚重且有质感的面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汉服形制:传承千年的华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