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服的源远流长
汉服作为中国汉民族传统服饰,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据考证,在中国,服装的产生距今至少 6000 年以上。而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服装大概产生于商代,严格来说,“汉服” 距今至多有 3600 年的历史。汉服历经各个朝代的演变与发展,见证了华夏文明的传承与更替。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汉服始于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从秦汉时期宽衣大袖的袍服,到魏晋南北朝自然洒脱、清秀空疏的服饰风格,再到唐代法服和常服并行,以及宋代服饰大体沿袭隋唐旧制又受程朱理学影响崇尚简朴,明朝建立之初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确立服饰基调,汉服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
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古人 “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内涵,传承了华夏礼仪文化。例如,汉服上衣的设计由 4 块布拼接而成,下摆由 12 块布拼接而成,意味着一年有四季,一年有十二个月,为人需符合规矩,顺应天意,天人合一。深衣的背线垂直,象征为人正直不屈;袖子为圆袖,衣襟为矩形,由左向右掩,有着天圆地方的含义。
总之,汉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二、历史变迁中的汉服特点
(一)先秦至秦汉时期
商周时期,织物颜色以黑、白、赤、黄、青为主,《周礼・考工记》记载:“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 战国时期,深衣流行,它将上衣与下裳连在一起,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秦汉时期,绕襟袍、襜褕等成为主流款式,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也是女服中常见的服式,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最多可穿三层以上,时称 “三重衣”。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汉服也呈现出自然洒脱、清秀空疏的特点。这一时期,用巾帛包头成为主要首服,流行一种在小冠上加笼巾的 “笼冠”。汉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汉族女子的发饰以假髻的风行为主,服装承袭秦汉遗俗,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展现出潇洒俊俏的效果。
(三)隋唐时期
唐代法服和常服并行。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初唐时期,妇女短襦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至腋下。中唐时期,襦裙比初唐较宽阔。唐代官吏服饰庄重华丽,除圆领窄袖袍衫外,祭祀典礼时穿礼服,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配围裳,佩戴玉佩与组绶等饰物。大袖衫外还会加上裲裆。唐代女子的披帛由轻薄纱罗制成,长度两米以上,随风飘动如仙子下凡。唐代女性面部化妆步骤包括敷铅粉、抹敷脂、涂鹅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靥和贴花钿等。唐代女性的发髻演变多样,从半翻髻、反挽髻等到各种鬟式等。晚唐士人袍服头戴硬脚幞头,身穿袍服,圆领大袍下摆有一道横襕。
(四)宋元时期
宋代服饰大体沿袭隋唐旧制又受程朱理学影响,崇尚简朴。汉族男子的服饰基本沿袭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款式。宋代女服以襦裙为主,款式丰富多样,女裙较唐代窄且有细褶,衫多为对襟,覆在裙外。国家富足使人们多穿丝绸。元朝由蒙古人建立,汉服受到蒙古族服饰影响,出现腰线袄等新款式。汉族发式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变化,知识文化的交流让蒙古服和汉服多少有点融合,当时女性中襦裙是最流行的款式。
(五)明朝时期
明朝建立之初,上采周汉、下取唐宋确立服饰基调,逐渐恢复了汉服传统。明代女子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男子则头戴四方平定巾或六合一统帽。明代女服以袄裙为主,与前代襦裙的主要差异在于上衣并不束在裙子内。官员首服也有一定特点,彰显出明朝时期的服饰规范和等级秩序。百姓服装在款式和材质上也各具特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习惯。
三、汉服的中断与衰亡
清朝入关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 “剃发易服” 政策,这一政策给汉服带来了沉重打击,使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满族统治者认为,通过强制汉人剃发易服,可以从文化上征服汉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顺治元年,清军进入北京便下令 “凡投诚官吏军民,皆摧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随后,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剃发令”,规定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同时,还颁布了 “易服令”,要求全国官民改穿满族服饰。
这一政策遭到了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汉族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服更是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统。然而,清朝统治者并没有因为反抗而放弃这一政策,反而采取了血腥镇压手段。“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等惨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在清朝的高压政策下,汉服逐渐消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汉族人民不得不剃发易服,穿上满族服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汉服的记忆逐渐淡化,汉服文化也陷入了长达几百年的沉寂。
清朝统治者实行 “剃发易服” 政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别顺逆,打击汉人民族精神,将剃发易服作为汉人是否接受其统治的重要标志;二是避免满洲因汉化重蹈祖先覆辙,担心本民族受到汉人风化的熏染;三是制造同类感,通过改换衣冠造成一种 “同类化” 假象,避免汉人因 “华夷之辩”“夷夏大防” 引发 “亡国之痛” 与 “故国之思”,从而保证自己的长久统治。
总之,清朝的 “剃发易服” 政策导致汉服中断与衰亡,给汉族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现代汉服的复兴
(一)兴起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文化认同也在不断加强。汉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化传承和复兴的象征。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基础。有经济学家指出,当 GDP 总量达到 50000 亿美元时,该国国民就会转变消费观念,逐渐追求时尚和潮流的消费。2009 年,我国 GDP 总量首次超过五万亿美元,同年重回汉唐汉服店崛起。汉服爱好者们有了钱,能买得起昂贵的汉服,这为汉服的复兴提供了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文化认同的加强也是汉服复兴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穿着汉服,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此外,汉服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汉服的复兴,是国学的复兴、民间信仰的复兴、也是传统礼仪的复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很多优秀的文化值得去复兴,最为典型的就是我们的儒学文化,这是汉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有很多思想都适用于现代社会。汉服的复兴,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二)传播发展
互联网为汉服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李子柒、红衣哥哥、十里为主的汉服风短视频传播,“知否知否”、“陈情令” 为主的影视剧 IP 的爆发,内容成为了汉服圈层崛起的加速器。
汉服爱好者们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推动汉服文化的发展。例如,每年的 11 月 23 日前后,各地都会举行汉服出行活动,纪念 2003 年王乐天前辈身着汉服走上街头。此外,还有各种汉服社团、汉文化研讨会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汉服文化。
作为汉服主要销售渠道的电商平台,也随着汉服粉丝数量的增长,将汉服列为一个重要销售品类。淘宝平台目前有近千家的汉服销售店铺,汉尚华莲、钟灵记等品牌通过短视频、买家秀、直播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粉丝,推动了汉服的销售和文化传播。
(三)面临问题
汉服复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汉服复兴需要专业人士的支持。目前,有关汉服的论文几乎没有历史专业与考古专业的,学界并不将现在的汉服与历史、考古研究的古人的服装视作一脉相承的同一事物。这就需要专业人士的研究和支持,为汉服的复兴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汉服的设计需要创新。目前市场上售卖、流行的大部分汉服,确实与传统意义上的汉服有所差别,甚至相去甚远。在基于汉服传统规制的大框架下尝试一些创新,未尝不可。我们可以借鉴现代的时尚元素和设计理念,让汉服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
最后,汉服的文化内涵需要挖掘和阐释。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汉服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汉服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文化讲座、展览等,向公众传播汉服文化,提高公众对汉服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五、汉服复兴重要事件
(一)早期推动
2003 年,王乐天作为汉服爱好者,身穿汉服走上郑州街头,这一勇敢的举动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由此引发了汉服复兴运动。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关注汉服。
汉服知识竞赛也在各地纷纷举办。例如,汉民族传统服饰知识竞赛中,涉及汉服的起源、形制、穿着场合等多方面问题,通过竞赛的形式,让更多人深入了解汉服文化。2004 年,孙异创作了《重回汉唐》歌曲,这首歌后来成为汉服复兴主题曲,激励着无数汉服爱好者为传承和弘扬汉服文化而努力。
(二)进入议案
2007 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宏明提议,确立 “汉服” 为 “国服”。叶委员解释说,汉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汉语是中国的 “国语”,确立汉服为 “国服”,既代表了汉民族的传统,体现了汉文化的历史沿革,又能增强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侨同胞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建议,应在中国的博士、硕士、学士三大学位授予时,穿着汉服系列的中国式学位服。刘明华表示,汉服体现了中华文化与人为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服饰的标志。
2013 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改琴呼吁推广和普及汉族服饰,确定汉族标准服饰。2014 年,张改琴再次就汉民族服饰提出提案,建议将传承、研究和发展汉民族服饰尽快列入议事日程。
(三)全球影响
海外汉服宣传拉开了全球汉服运动的序幕。在加拿大温哥华最繁华的街头,一群年轻人穿着中国古代的服饰款款而来,他们来自温哥华汉服社,向西方社会传达出既古典又年轻、既优美又潮流的中国形象。在澳洲,因工作留学定居的中国人将汉服带入澳洲,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让外国友人眼前一亮。悉尼汉服同袍会通过社会力量与慈善基金会发起寻找悉尼汉服大使活动,在悉尼中心市政府厅举办活动决赛,让汉服在澳洲的传播有了更正式的平台,得到国外政府部门的认可。
国内各大高校也纷纷成立汉服社。2016 年,连雨馨穿着汉服成为网红,她在重庆上学时加入了学校的汉服文化社,开始找渠道买汉服,甚至穿着上课。在传统节日,各地也有众多汉服活动。例如每年的 11 月 23 日前后,各地都会举行汉服出行活动,纪念王乐天前辈身着汉服走上街头。此外,还有各种汉服社团、汉文化研讨会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汉服文化。(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汉服历史:千年风华,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