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服之历史变迁
(一)先秦古朴 —— 奠定汉服基础
在遥远的商周时期,汉服初步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确定了交领、右衽、系带等基本样式,为后世汉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领,即衣服的领口相互交叉,这种设计不仅在外观上给人一种规整而庄重的感觉,更有着实用的功能。它能够更好地贴合颈部,起到保暖的作用,同时也方便穿着者活动。
右衽,则是汉服的重要特征之一。衣襟向右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观念。在古代,右衽被视为正统,而左衽则通常用于少数民族或逝者的服饰。这种区分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差异,也体现了汉族人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坚守。
系带,是汉服的另一个显著特点。通过带子的系结,可以根据个人的身材和喜好进行调整,使服饰更加合身。同时,系带也为汉服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与交领、右衽相互搭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商周时期的汉服材质多以麻、葛等天然纤维为主,色彩较为质朴。虽然没有后世汉服的华丽装饰,但却散发着一种古朴自然的气息。这些基本样式和特点,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汉服文化的重要标志。
(二)秦汉庄重 —— 彰显大气风范
秦汉时期,汉服呈现出庄重典雅的风格。这一时期的服饰以黑、红为主色调,给人以沉稳大气的感觉。
黑色在秦汉时期被视为尊贵的颜色,常常用于帝王、贵族的服饰。它象征着权威和庄重,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红色则代表着吉祥、喜庆,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中也被广泛使用。黑红搭配,既彰显了秦汉时期的大气风范,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秦汉时期的汉服款式以宽袖长衣为主。宽袖的设计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古代,宽袖可以用来放置物品,如手帕、书信等,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长衣则体现了秦汉时期的礼仪规范,穿着者在行动中需要保持优雅的姿态,体现出一种庄重之美。
此外,秦汉时期的汉服在装饰上也更加精美。绣有各种图案的锦缎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制作中,如龙、凤、云纹等,这些图案不仅增添了服饰的美观度,更象征着吉祥如意、权力富贵等寓意。
(三)魏晋洒脱 —— 融合多元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汉服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洒脱飘逸的风格。
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魏晋时期的汉服在款式上进行了创新。上身的改造使得服饰更加贴身,展现出人体的曲线美。同时,裙长曳地的设计也更加突出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色彩方面,魏晋时期的汉服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黑、白、红等颜色外,还出现了许多淡雅的色彩,如粉色、浅蓝色、淡紫色等。这些颜色的运用,使汉服更加清新脱俗,富有诗意。
在装饰上,魏晋时期的汉服更加注重细节和个性化。绣有花鸟、山水等图案的刺绣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制作中,这些图案不仅精美绝伦,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一些配饰的使用也为汉服增添了不少光彩,如发簪、玉佩、香囊等,这些配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服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它既保留了汉服的传统特色,又吸收了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一种洒脱飘逸、多元融合的风格。
(四)隋唐绚丽
隋唐时期,汉服开始创新发展,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貌。唐代形成了独特的品色衣制度,根据官吏官职高低规定不同的服色,如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等。平民多着白衣,这一制度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
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主要服式。短襦小袖,在胸前系带子,半臂的下摆可漏在外面也可束在里面,下身穿着较为紧身的长裙,腰带一般系得很高,显得人高挑修长。群襦颜色鲜艳,杨贵妃就最爱穿黄裙,既衬肤色又显尊贵。
除了常见的襦裙,还有缦衫、披帛、大袖衫等款式。缦衫是女子歌舞时罩在外面的,常用丝绸制作;披帛由轻薄的纱罗制成,行走间衣袂飘飘,极有仙气;大袖衫对襟,袖子宽大,下身常配长裙或者披帛。
唐代的男服有袱头衫,与汉魏时期的幅巾相像。唐代的官吏也多穿圆领窄袖袍衫,重要场合则穿礼服。唐代文化开放,海纳百川,在服饰图案上也体现了对各国文化的兼收并蓄,花鸟虫鱼等图案呈现在轻薄的纱帛上,展现出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五)宋明雅致
宋朝时期,受程朱理学影响,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男子服装仍以圆领袍为主,官员除祭祀朝会以外都穿袍衫,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等级。女子裙装较唐代窄,而且有细褶;衫多为对襟,覆在裙外。宋代中后期国家富足,人们的服饰开始奢华,大多穿起了丝绸。
明朝时期,服饰恢复了汉服传统,男子基本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女子服装仍以襦裙为主,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霞帔、褙子、比甲等新鲜样式也很流行,衣服的多变与款式做工达到一个高峰。明朝时期棉布得到普及,一般人所戴的帽,除了过去流传下来的,增加了六合一统帽和四方平定巾。明朝时期大量使用纽扣,使服饰更加方便穿着和固定。
二、汉服之审美特点
(一)中规中矩
汉服在设计上力求中规中矩,在面料及颜色图案的运用上恰到好处,不偏不倚。这意味着汉服的设计既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过于激进。例如,在面料的选择上,会选用质地优良、触感舒适的材质,既不过于奢华,也不显得简陋。颜色的搭配上,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季节进行选择,既不会过于鲜艳夺目,也不会过于暗淡无光。图案的设计上,会注重简洁大方,既不会过于复杂繁琐,也不会过于单调乏味。总之,汉服的中规中矩之美,体现了一种适度、平衡的审美观念。
(二)正统端庄
汉服的款式和形制庄重,面料和图案运用具正统感。从款式上看,汉服的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等设计,体现了华夏民族的传统审美。在形制上,严格遵循古代的服饰制度,不胡改乱为。面料的选择上,避免使用有 “妖邪” 之感的材质,以正统庄重为上。图案的运用上,多采用传统的纹饰,如龙纹、凤纹、云纹等,展现出庄重方正之气。例如明制立领汉服,很好地修饰了人的脖颈线条,使得整体造型更加内敛秀气,体现了正统端庄之美。
(三)清雅简洁
汉服强调元素运用简洁,反对堆砌和繁复,展现大气之美。“少就是多” 的理念在汉服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款式和元素运用上,以简洁为上,避免过多的装饰。颜色图案及刺绣印染的运用方面,不可过满,防止因内容过多而显得堆砌和繁复。例如,一些清雅风的汉服,颜色简约淡雅,多采用浅色系,如浅绿色、浅黄色、浅蓝色等。面料轻盈透气,如薄纱、真丝绫罗等,展现出江南女子柔软的身段和温婉灵气。款式剪裁立体,在汉服中加入一些能够提升立体度的小细节,如裙摆处的褶皱设计,宽袖的款式等,既温婉大气又端庄。
(四)和谐统一
汉服在面料颜色图案的组合上和谐统一,不冲突分裂。各种元素在一起要表现得和谐而不至于主题纷乱显杂乱和冲突。从整体感受和体验上来讲,汉服的面料、颜色、图案等要相互协调一致。例如,在选择颜色时,会考虑到整体的配色方案,避免出现过于突兀的颜色搭配。在图案的设计上,会与整体风格相呼应,不显得格格不入。同时,发型和配饰的选择也要与汉服的风格相匹配,共同营造出和谐统一的美感。例如,温柔风的汉服套装,颜色温柔可人,局部绣上栀子花与满天星的图案,外套使用微微透明的面料,飘逸梦幻有层次,再搭配上合适的发型和配饰,整个造型和谐统一,回头率超高。
三、汉服之现代魅力
(一)潮流之选
在现代社会,汉服已然成为年轻人的潮流之选。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对汉服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小学生穿上汉服粉粉嫩嫩,如古代的小千金,可爱又保暖;初中生的汉服仙气飘飘,充满仙侠气质,这或许源于他们常看电视剧,对这类有独特风格的裙子更为迷恋;高中生的汉服在款式和色彩上更注重流行元素,襦裙款式加上小清新色彩,符合他们的青春形象;大学生的汉服则风格大气,在款式与色彩上更加成熟。不仅学生群体,社会上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汉服爱好者的行列。众多汉服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汉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汉服爱好者们通过祭祀屈原等活动展示汉服和中华传统服饰习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如今,在公园、古建筑景点、地铁、商场、餐厅等场所,随处可见身着汉服的美丽身影。据统计,我国汉服爱好者已超 200 万,2019 年淘宝平台上汉服市场规模破 20 亿元,并保持着每年 150% 的增速;抖音的汉服话题里有 125 万个视频,播放量高达 330 亿;在 B 站,2019 年带 “国风爱好者” 标签的人数有 8347 万人,其中 83% 年纪在 24 岁以下。
(二)审美满足
汉服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人对精神世界和审美需求的追求,为他们带来独特的个性感受。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带动汉服成为当下的潮流风尚。从喜爱到推广,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方式。它代表着 “我是这个人群的一员,我的审美与品味是这个样子,以及我与其他人的不同”。汉服在设计上蕴含了对古典和当代等多元美的包容,如一些早期接触汉服的 “同袍”,她们因对传统才艺的热爱而喜欢上汉服,首次在国外街头穿汉服的经历让她们惊讶于汉服的魅力,进而产生在国内外推广汉服科普的想法。还有的 “同袍” 认为衣礼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外在的一种体现,展示了这个民族对美的思考和追求。汉服陪年轻人度过每个重要时刻,成为生活方式的一种呈现。
(三)实用思考
然而,汉服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性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一方面,传统的汉服穿着较为累赘、复杂,各种配套饰品规矩多,在快节奏的今天,确实存在一些不便。例如,材质往往厚重,不太适应越来越热的夏天;一片式襦裙的穿着方式比较麻烦,占用时间多,容易让人丧失耐心。另一方面,汉服尤其是女性汉服多为拖地设计,对工作生活有很大不便,实用性较低。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几乎所有人都在寻找舒适又便捷的生活方式,这使得汉服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不过,为了让汉服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让材质更加轻盈,以适应现在的气候环境;二是让穿着变得方便,比如考虑将传统的一片式襦裙改为像现代半身裙一样的穿着方法;三是在现代服装中运用添加汉元素,这也是汉服推广的一个思路;四是要让更多的男同胞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汉服。相信随着汉服的不断优化改良,它会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四、汉服之文化意义
(一)了解民族传统
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承载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信息。它是几千年来汉民族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通过汉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民族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礼仪制度等。例如,汉服的交领右衽设计,体现了汉民族对对称美的追求和对礼仪的重视;宽袍大袖的款式,反映了古人的洒脱气质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汉服的制作工艺也蕴含着汉民族的智慧和勤劳。从纺织、印染到刺绣,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耐心的劳作。这些传统工艺不仅是物质文化的遗产,更是汉民族精神的体现。
(二)加深民族感情
汉服在加深民族感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人们身着汉服,仿佛穿越时空,与祖先们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能够激发人们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在现代社会,人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但汉服可以成为一个共同的文化符号,让人们找到彼此的共鸣。例如,在汉服文化活动中,人们穿着汉服,共同参与祭祀、表演等活动,这种集体的体验能够加深人们对民族的热爱和对同胞的感情。此外,汉服的美丽和独特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汉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三)弘扬传统文化
汉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展示了汉民族的服饰文化,还与诗词、音乐、舞蹈、礼仪等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相连。穿着汉服诵读古诗词,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情感和意境;在汉服表演中融入传统音乐和舞蹈,能够展现出汉民族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同时,汉服的流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汉服制作、汉服租赁、汉服摄影等,这些产业的兴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外,汉服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当人们对汉服产生好奇时,往往会主动去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总之,汉服在了解民族传统、加深民族感情、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汉服的文化价值,通过各种方式推广汉服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汉民族传统服饰。(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汉服之美:穿越千年的审美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