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家门:
即“表演行当”。专指剧中脚色(角色)的门类,昆剧称为“家门”,古称“部色”。
昆剧角色家门的内涵十分丰富,它的分类除了主观审美意识外,大致以角色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诸因素逐步完善发展而形成。
近代昆剧的角色家门分生、旦、净、末、丑五大类,派生二十个基本的细家门:大官生、小官生、巾生、穷生、雉尾生、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大面、白面、邋遢白面、老生、副末、老外、小丑、副丑、杂。
四庭柱:
在二十个细家门里难度最大、最能体现班社水平和演出质量的是大面、老生、官生和正旦,俗称“四庭柱”。
十大庭柱:
据历代艺人相传,昆剧又有十个基本家门之说,即:净、官生、巾生、老生、副末、正旦、五旦、六旦、副丑、小丑,称为“十大庭柱”。
十八顶网巾:
近代昆剧班社一般只有十八个演员,俗称“十八顶网巾”。少数大班社才有二十多名演员。通常班社只要十个基本家门齐全就可演出,其他家门的角色可由家门接近的演员代扮。
生行:
指“生”类行当。近代以来专指小生行当,包括大官生、小官生、巾生、穷生、雉尾生五个家门。
旦行:
“旦”类行当的统称。主要包括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五旦、六旦六个家门。
净行:
“净”类行当的统称。主要包括大面、白面、邋遢白面三个家门。
末行:
“末”类行当的统称。主要包括老生、副末、老外三个家门。
丑行:
指“丑”类行当。包括小丑、副丑两个家门。
(王正来)
武行:
①行当术语,擅武行当的统称。昆剧原无单独的武行,擅武角色都由相应行当的对口脚色应工。清中叶以后,不少昆班以武戏招徕观众,武行遂被重视强调而成为单独家门。大抵生扮为武生,旦扮为武旦,小生扮为武小生,老生扮为武老生等。著名武行折子戏有《挡马》、《扈家庄》、《夜奔》、《探庄》等。
②泛指武戏群众角色或专演武戏群众角色的演员。所扮角色于剧中大都没有名字,专职翻腾打斗。旧时武行演员大都练就各种斤斗和各种套路的“把子”,有的还身怀绝技和绝招。旧时戏单广告上除开列重要演员的名字,常附加“全武行”一语,以示武打规模之盛大。
本文节选自吴新雷《中国昆剧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