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汉服,并不局限于汉朝,它所指的是整个汉民族,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是中国独有的美。
许是历史悠久,时光漫长,这千年前的美慢慢被世人遗忘,竟无人知晓。但她一直默默等着,等待被重新发现的那一天。
幸而,这千年的羁绊未被切断,世人发现了她,汉服得以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
轻轻拂去时光细尘,汉服之美,一如千年前灵动而飘逸。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的制冕服。“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汉服的上衣下裳的形制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至今汉语仍然用“衣裳”这两个字作为服装的统称。
殷商时期,服饰形成了制度,名为冠服制度,并与儒家治国思想相联系。春秋时期更盛,衣服样式变得更为繁多,其制度也更为完备,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为了礼仪的表现形式。
此时服饰的特征与上古时期基本一致。交领、右衽为最基本的典型特征,上衣下裳是最基本的式样。
交领指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右衽指的是衣襟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
《晋书·五行志上》:“至元康末,妇人出两襠,加乎交领之上。”
发展到秦汉时期,服饰基本沿袭战国时期,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男女均可穿。
秦汉时期曲裾深衣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由于汉代内衣的改进,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妇女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隋唐五代时期,汉服得以创新,但不脱离汉服基本特征。隋唐妇女的主要服式仍然是襦裙是裙、衫、帔的统一。
女性当中十分流行齐胸襦裙,即把下裙提至胸上的裙子,搭配以披帛。
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前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
与隋唐时期的艳丽奢华不同,宋代汉服简约质朴,宋朝汉族男子服饰沿袭了大襟右衽交领和圆领这两种传统服饰式样。
宋朝汉族女服在沿袭上一代的基本制式的基础上,相比男装要富于变化些。宋代的褙子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
明制女袄、女衫较有特色也很流行,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宽大的直身,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
1644年满清入关,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禁止穿着汉服,使汉族传统的服饰制度被迫中止。
当时的人们没有想到,在几千年后的现在,汉服会重新出现在世人的眼前,一如当初,灵动飘逸。
飘扬的裙角下所闪耀着的,是历经千年的中国文化。(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汉服之美:云想衣裳花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