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和服傻傻分不清楚?

童年披着被单模仿古代人的时光,你还记得吗?现在的我们对于汉服的印象似乎只停留在了童年和影视剧。如果现在有年轻人穿着汉服走在路上,有人会认为他们是角色扮演,甚至还有不少人会认为他们穿的是日本的和服。为了不再“傻白甜”,今天让我们来扒一扒汉服、和服的差异。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平面结构,五行五色,交领右衽,绳带系结,上衣下裳和宽袍大袖是汉服的六大基本元素。这些元素所体现的审美取向与汉民族文化相连。古代汉服飘逸潇洒,尽显“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思想。上衣下裳的汉服,使身体藏而不露,尽显含蓄典雅、恢宏大度的气质。宽袍大袖显示出开怀博大的风采和对身体最大限度的 “无为”。衣襟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象征着中国传统的“以右为尊”的思想。

和服受中国唐朝汉服影响,凝聚了历代日本人的心血和努力,最后演变成符合日本人体形与性格的传统服装。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加上日本人对自然时令变化细腻敏感的感受,日本人将自然美融入到和服之中。和服的色彩花纹大多朴素淡雅体现了日本人淡泊简约的性格,以及崇尚自然,闲寂的思想观念。女式和服将女性全身包裹起来尽显日本女性的含蓄内敛。

下面我们简单分析女式汉服与和服的区别。

剪裁:
汉服线条是流线型,显得婀娜飘逸。和服以直线来塑造美感,显得庄重、含蓄。

领口:
汉服领口有衣缘,或者有镶边,衣缘上或绣有花纹,或使用锦缎,显得有层次感。和服的领口有衣缘,但使用与衣身相同的布料。汉服的领口大多都紧贴颈部,显得非常端庄。女式和服露出迷人的脖颈,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了日本女人的美丽妖娆。

袖子:
汉服则以圆形袖为主,且袖口处多用较华丽的绸缎镶边。和服的袖子大部分是方形袖,且袖后不封口、一直开到腋下。

和服的袖子款式有已婚未婚之分,已婚的女性多穿留袖和服,未婚的女性多穿振袖和服。未婚女性不能穿黑留袖。色留袖就是彩色的留袖,色留袖为较平常的服装,未婚女性也可以穿着。

下摆:
汉服的下摆宽大,呈正“八”字,可以行走自如,活动不受限制。和服的下摆窄小,走路只能迈小碎步,显示出日本女性的端庄优雅。

腰带:
汉服束腰,一般在前面打结,多余部分自然下垂。和服腰带宽且厚,在背后打结。与汉服相比,和服腰带更长、打法更复杂。汉服是靠系带绑住穿的。和服上面没有一根带子,完全靠腰带固定,如果腰带散了衣服就彻底开了,所以女式和服腰带绑得复杂。

花纹:
汉服的花纹一般比较素雅,分布均匀,显得落落大方。我国汉服的主要图案有鹤,凤凰,孔雀,龙,牡丹等。和服的花纹大多色彩鲜艳,引人注目。和服的服装图案、花纹大部分都有着日本本土风格。例如:樱花、日本风铃、和扇等等。和服纹样融合了自然之心的“诚”,技艺之美的“道”,籍物言志中的“哀”,宗教意趣中的“禅”等日本审美特征。

配饰:
汉服的配饰很丰富,有玉佩、香囊、中国结等等,一般系在腰带上,显得俏丽、富于变化。中国自古就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因而佩玉是中国服饰的一大特征。和服配饰和服的配件主要有带扬、带缔、带枕、比翼等,显得简单,素雅。

透气性:
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透气性较强。汉服是用宽袍大袖来保证良好的透气性,而且走路生风也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家纹:
日本的已婚女性和服通常带有家纹,而中国的汉服通常没有家纹。

和服与汉服既有联系又与区别,他们都是各自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没有优劣之分。在全球化的今天,并不意味着传统失去了价值,反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在,汉服已经不作为中国人日常的穿着,而日本却保留了自己的和服文化。或许我们也可以向日本一样,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我们都可以换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华夏文明。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服装设计中将“汉服”元素融入到日常服饰的款式、结构、色彩、图案等之中,进而使现代服饰更有民族特色,使民族服饰更加现代。(转 刘瑞莉 人民中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汉服、和服傻傻分不清楚?

赞 (0)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