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普通的汉服爱好者,历经十八年左右的汉服复兴,想说说到如今汉服消费的主要受众群体是谁,基本支持者是谁……小编并不想去探讨深层的汉服复兴的起因,只想对这些年来的汉服消费群体的表象做下个人总结。
首先,最初的汉服的主力来自于高校和中下层知识分子(特殊时期的某些社会群体亦在其中),这些群体里的汉服复兴者的初衷,在这里也不做探讨……只想说他们的初心大部分都是坦荡光明的,并且充满了勇气。
随着汉服复兴的推进,单纯的服装爱好者和时尚追逐者,逐渐进入汉服群体,这个群体以女性为主,并且拥有的是都市小资产阶级消费力度,这些汉服爱好者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汉服的消费层次,同时,作为中产阶级的群体,在消费的同时,也很在意文化话语权,随着消费档次的升级,市场上充满了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所以在最近这些年会发现汉服商家越来越多,同时,轻奢主义的士大夫服装和礼服逐渐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和讨论话题……
汉服复兴是否正逐渐成为小资阶层的时尚秀场?
从商业角度看,谁生产产品,谁就宣传产品,而什么样的用户就决定了什么样的需求,而需求决定了产品的模样。表面看,汉服商家掌握汉服的宣传,但是,其中的市场需求,才是主导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因,对汉服消费的主力军决定了商家的宣传导向,就目前看,一些有实力的汉服商家对消费群体的定位,是中产阶级的女性为主体……
目前汉服的主要受众群体,正在逐渐远离最初提出汉服复兴计划,某些兴汉群体的初心,其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年来,大批汉服爱好者对汉服的理解,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改变。于是,汉服成为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秀衣场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使某个项目成为大众消费,其利益最大化并拥有最广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任何商家都懂得的,面对基层民众消费的营销铁律。但是,仅从汉服复兴这个事情来看,很多复兴者的自身定位,就不是定位自身为“基层民众”,而是,定位自身为文化先锋、民族主义复兴的先行者等等,其公开的展示形象就是传统意义的“士”阶层形象。
在围绕这些复兴者的朋友圈里,亦充满着浓郁的传统阶级礼教的氛围,我们不展开这个“士”与“礼教”的话题。看历史上华夏传统服饰穿着,的确是有着严格的阶级规制,这种事情,拿到今天,正巧与中产阶级群体追求的轻奢价值体系不谋而合,间接的给追求奢华和追名逐利者提供了历史依据。
作为经营汉服的商家本身就是资本,资本运作必然是追逐市场扩大与利润增长,不但要面向中国的中产阶级,而是要更多面对全中国有13多亿人口,很明显是全民市场的消费者更多。
汉服复兴方向是应该平民化,日常化的,民族服饰回归,而不是成为时尚轻奢秀场或民族主义战场。
这就要求拥有话语权的兴汉群体,将其价值导向,将其目光更多的转向平民,只有面对最广大的群众,在宣传上更多的立足平民,其导向下的商业产品,才会更多的考虑平民日常化的服装,那么汉服回归日常才有可能实现。
中国当下是一个许多文化和审美形态互相角力的时期,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文化和审美形态互相争夺的情况,就会明白,何以当下中国有这种社会内部互相长期文化角力的怪事,而且何以角力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文化导向。
当下,大多数汉族平民阶层,汉服消费对他们来说实在奇怪的一件事情,其根源是汉服在推行过程中,其一,影视剧里面的所谓“贵族化”“玄幻化”的误导,其二,许多汉服复兴群体的犯着复兴急性病,不恰当地抬高了“兴汉”者的主观文化地位,而误判了“兴汉”者的客观文化地位。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架空的道路,使得,断代400余年的传统服饰,出现在广大基层民众面前,被看成“高逼格”另类服饰,或者“戏剧化”的娱乐产品。
从汉服运动的人口构成方面来看,会发现现在参加汉服社的,大部分是女性,男的很少,男女分化严重了。为什么男的很少参加呢?或者为什么汉服运动的男性比例远远低于女性呢?
其实,很好理解,汉服的款式中,儒(裙)装为主流,千百年来有着一脉相承的审美趣味,清末至今的西方审美普及,女性服装款式东西方一直有着良好的审美贯穿性……男性则不同,窄裤西装,极大的颠覆了传统汉民族男性服饰,特别是,“士大夫”与“读书人”这样阶层的服饰,这是主要原因。
当今世界的各大时装秀场,汉服(汉元素)时常展现于T台,对服装款式的追求,女性有着天然的热爱。而男性对于时装秀感兴趣度的并不如女性。当下,汉服复兴中,传统男性服饰所面对的审美挑战,远远超过女装款式所面对的,于是,开发并积极推广传统意义上,汉民族男性日常服饰,不仅仅是商家行为,更是,需要广大兴汉群体亲历亲为,面向男性平民服装款式,面向当下基层广大男性群众对传统服饰如何理解的事情。
具体的款式是服装设计师们做的事情,而建立价值导向却是最基层“兴汉”群体共同的事情,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那么,汉服平民化常服化的日子就会很快到来。
最后,汉民族传统服饰中,有很多款式,在布料和花色上不必拘泥于礼教,结合当下时代的社会形态,推出日常生活化、便捷、布料丰富,制作精良的适合最广大基层汉族民众的常服。在几千年来丰富的汉民族服装中,一定有许多这样的款式可以拿出来。
然而,就目前来看,这种想法,也许只是小编个人的一厢情愿,就如同是站在海岸遥望一艘航船,可是并不知道,它是否会驶来…… (转 新乡艺术视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汉服的平民化、日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