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配饰:古代女子“首饰库”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簪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者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发髻上。古代也称女子为“裙钗”或“金钗”。簪和钗的区别在于,簪是单股的针,而钗是双股或多股。

扁方

扁方为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晚清宫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长达一只二寸。清宫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绿如水,有的则在翡翠上镶嵌金银、寿字、团花、蝙蝠等吉祥图案。这种珍贵的翡翠制作的扁方,戴时贯穿横扁簪的发簪中,那翠绿色的玉色与漆黑的头发,强烈的对比色调造成特殊美的效果。

梳篦

古代简称“栉[zhì]”,与簪、髻、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昔为宫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的发饰,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华胜

华胜,即花胜,是古代女子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朵子

首饰名。插于鬓发处的小钗。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披浅黄藂罗衫把云母小扇子,靸蹲凤头履以侍从。”清方以智《通雅·衣服》:“朵子,首饰也。《古今注》言冠子起于始皇,今妃嫔戴芙蓉冠,插五色通草苏朵子,即华錜钿钗之类也。”

抹额

抹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妇女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抹额最早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创的避寒之物,《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

步摇

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是古代妇女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步摇冠

《汉书·江充传》:“充衣纱縠蝉衣,曲裾后垂交输,冠禅纚步摇冠,飞翮之缨。”《晋书·慕容廆载记》:“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间讹,遂为慕容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汉服配饰:古代女子“首饰库”

赞 (0)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