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服是一个统称,指的是清朝之前汉族人的主流传统服饰,目前正经历现代复兴。
汉服中的汉,指的是汉民族的意思。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遣策”竹简中,便有“汉服”的称谓:“美人四人,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汉服的种类很多,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襦裙,大袖衫,披帛。
汉服是汉民族的主流服饰。很多人都认为,汉服的汉是指的汉朝,这是不正确的。汉服中的汉指的是汉人汉族人,不是汉朝。
换句话说,汉服是指汉族人的传统服饰,从中华文明开始,涵盖汉朝之前以及之后的时期。汉服作为主流服饰在明朝之后衰落,但即便如此,它并没有完全消失。宗教戏剧和艺术中也可见汉服身影。
一、汉服的交叉领规则
中国汉服交领是右衽,指的是内层向左,外层向右翻领,右衣襟在下,左衣襟压住右衣襟。反之则是左衽,外形是从右向左的包裹,右衣襟在上压住左衣襟,即衣襟由右向左掩。
那么汉服领子的左右交叉是怎么来的? 答案有二。
1,为了方便
衣领左右交叉时,惯用右手的人穿脱汉服更方便。古代中国人像许多其他历史文化一样不鼓励左撇子,认为左撇子不自然不方便。因此,左衽领子成为死者衣服的标志,因为他们不用再需要脱掉衣服。此外,当中国古代进入农业劳动时代时,他们逐渐发现右衽更适合在衣领内存放小件物品,至少对于惯用右手的人来说,因为汉服没有口袋。
2,作为文明的标志
由于中国古代为了更好适应农业劳动,采用右衽领,因此周围许多人都穿右衽。例如北方草原的几个游牧部落使用左衽领,因为这样可以让右肩有更多的活动自由,更方便射箭。因此中国古代认为右衽是文明的标志,而不是野蛮人的左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什么是汉服?汉朝之后无汉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