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配饰物品的装点,是仙气飘飘的汉服不可缺少的。汉服配饰知识系列文章,将详细介绍汉服全套的配饰物品名称和种类,以及其各自的流行朝代、制式特点、使用方法等。
这是第一篇,首先介绍的汉服配饰是披帛和团扇。

一,披帛
披帛,读音 pī bó ,也称披子,是中国古代女子搭配汉服的细长围巾,通常搭于肩上,或缠在手臂和背后,具有飘逸唯美之感。
披帛材质通常为轻薄、纤柔的布料、纱罗、绸缎,颜色绚丽多彩,其上有刺绣的图案或印花,长度在两米有余。
资料表明,披帛早在中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元代陈元靓《事林广记》后集卷十记载,“三代无帔,秦时有披帛,以缣帛为之,汉即以罗,晋制绛晕帔子,霞帔名始于晋矣。”
另外,在陕西省旬邑县百子村东发现的汉墓壁画上,也有身披披帛的女子,可见最晚在汉代,中国就有披帛这种服装配饰了。
因此,披帛来于西域的传说是没有依据的。丝绸和纺织技术都是中国发明的,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难道,西方是用树皮制作披帛的吗?
考古成果及古代文献都可以证明披帛最早出现在中国,这是无可置疑的。
披帛最初的用途是用来防风和防寒的,后来逐渐成为重要的时尚配饰。汉墓壁画中的披帛,显然已经是服饰物品了。
披帛有两种类型,一直较宽和较短,主要由已婚女性穿戴,另一种长度大约超过两米,主要由未婚女性穿戴。
唐朝文化开放自信,女性比较追求配饰的锦上添花以让外表更加漂亮。最初是由表演者和宫殿中的人佩戴,开元时代兴起后,流行于民间。
披帛的穿着方式有很多种,每个时期都有流行的款式。例如在唐朝初期,妇女直接将披帛放在肩上。中唐时,一端固定在胸前,另一端搭在肩上。
唐朝之后,披帛逐渐不那么流行了。到了宋代,披帛已不再普遍佩戴。
近来随着汉服复兴运动,披帛作为汉服的必备配饰卷土重来,且有各种面料款式和设计。
二,团扇
团扇,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也被称为宫扇、纨扇、硬扇、固定扇,是用布(通常是丝绸)在框架上拉伸或用竹线编织而成。布上常画或绣有自然意象:花鸟、蝴蝶、风景等,手柄可长可短。
团扇通常是圆形的,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的形状。比如,花瓣形团扇,长方形团扇,芭蕉形团扇,桐叶式宫扇,椭圆形宫扇等。
圆形团扇据说是仿照满月制作的,象征着团圆、幸福、吉祥。后来又出现许多其他不同的形状,例如花朵样式的团扇。
团扇由四部分组成,手柄,布料内部和将布料固定到位的两个外部防护装置。布上绣有花鸟等自然景观。扇子的肋骨多用兽骨、木、或竹子制成,扇柄上刻有美丽的图案并饰以玉吊坠。
目前,团扇不仅依然是实用的乘凉扇风的用品,也可以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艺术品,更是喜爱汉服的小仙女们不可缺少的配饰物品。
文丨还初丨fobore.com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汉服配饰知识及种类介绍之一丨披帛、团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