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地位。它的历史可追溯至 3000 年以上,早在周朝就已盛行。
《诗经》中多处记载了古琴,如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 等,足见其在周朝的普遍性和受欢迎程度。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古琴是周朝曾国春秋早期的琴,这进一步证实了古琴的古老历史。
在文人雅士中,古琴独具魅力。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琴十分重视,他不仅自己向襄子学琴,还把琴作为教授学生的必修课,教导弟子 “士无故不撤琴弦”。
自此,文人中弹琴之风盛行,“琴、棋、书、画” 成为古代文人骚客的必备技能。古琴以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与文人所追求的风骨、气节相吻合,因而在 “四艺” 中居于首位。
古琴还被视为修身养性的载道之器。在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古琴之音清丽而静、和润而远、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符合儒家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的审美标准,同时也受到道家的推崇。
它能让人回归自然,感受山水真意,获得 “天人合一” 的心灵体验。“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矣”,众多文人雅士将弹奏古琴作为一种调和心性、提高修养的生活方式。
古琴不仅承载着古人丰富的文化意蕴与精神寄托,还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伯牙与钟子期通过古琴觅得知音,诸葛亮以古琴为伴巧设空城计,嵇康临刑前弹奏《广陵散》慷慨就义。
这些故事让古琴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琴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心中的重要地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