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高复杂要求
现存古琴曲大多使用五声音阶,这与东方人的审美偏好有关。
但也有部分曲子会在其中加入七声音阶的特色音,如《流水》,甚至还有像《神人畅》和古曲《幽兰》这样在五声音阶框架中使用个别七声音阶中不包括的半音,使曲子听上去有略怪略紧的感觉。
据统计,约有 30% 的古琴曲在音阶运用上有独特创新。古琴音域极广,从最低的一弦散音到七弦一徽泛音,如此宽广的音域使其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
相对其他乐器而言,古琴曲的很多段落旋律性不强,且因音域宽广,常有高低音大跨度交替,独具特色。
(二)音准微妙感悟
古琴的旋律很难用简谱或者五线谱精确呈现,因为古琴音乐很多时候会通过复杂的吟猱技巧使音高像某个音又不完全像,追求一种似与不似的声音。
这种微妙的处理方式,是为了表达内心深刻的感悟,接近内心的真实。
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讲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古琴中吟猱撞逗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正所谓 “琴之妙趣,半在吟猱”。
(三)气息与节奏
气息在古琴演奏中至关重要。弹琴娱己,首先要让自己感觉舒服,即气定神闲。这种状态下弹出的音乐,听者也会觉得更加舒适。
气定神闲并非指曲子松弛,而是弹琴的整体状态松弛。弹琴用的是气力,每一次发力都与气息息息相关。通过调整气息,可以使每个音更符合想要的力度,让音乐更有表现力。
在古琴音乐中,气息的地位高于节奏,这必然导致散板的诞生。散板在古琴中运用广泛,有的甚至全曲散板,如《山居吟》。古琴谱本来就不标注节奏,显示出其对散板的偏好。
(四)强弱自由之美
古琴强弱处理拥有完全的自由,几乎无法教授,只能通过个人的审美偏好来调整。
即便是名家弹琴,同一首曲子的同一个音,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强弱处理,但却各有美感。弹琴时的强弱要用感情去领悟,不能做得太过刻意。
古琴曲细部的强弱变化不大,若强行把各个段落都弹得高低错落,则会损失古琴所崇尚的音乐的自然性。
(五)独特音色优势
相对于其他乐器的音色,古琴音色的特殊性是得天独厚的。
古琴音色含蓄、浑厚、不张扬且余音绕梁,声音被包裹、束缚、限制,吟、猱、绰、注等指法通过按弦的左手之种种变化,产生不同的音韵,使琴乐听起来既内敛含蓄又充满张力,特别适合表现琴人细微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情感。
例如,用天、地、人三才来寓意古琴的三种音色,泛音应位于天,其清雅亮丽,宛如仙籁。(本站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古琴的美感特色,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