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右手指法弹奏技法说明

古琴右手指法技法说明

古琴右手指法技法说明,每个指法的要点都是不一样的,也是需要练习者多多练习,多多领悟的。

:除了前面介绍的右指五要点外,在挑时食指一二关节作较大的弯弧,而大指的一半指甲与一半指面的部位可搭在食指第一节侧面的中间部位。大指一关节向左微屈,与食指构成圆形的虎口。在挑时伸缩自如为食指助推。在不挑时(如勾剔等指法)大指应脱离食指,保持各指的自然形态。

托、劈:除了前面介绍的右指五要点外,大指在托时中指一般都置于所托弦较远(如一二三弦)的弦上。大指一关节朝指肚弯曲,手腕略作抬高。如前说甲峰因修在偏左向,因此,大指无需垂直于弦。“劈”时大指切忌向上,应使大指保持着弯曲的姿势,向腹部方向弹奏。

:剔时中指切忌向上运力,为使音色饱满有力,可使掌指弯曲成作力状,中指用韧劲向前弹弦,以不碰前面一弦为限。

撮、反撮:撮时两指一般大多附于弦上再撮弦,然后放松地置于顺势所触碰的弦上,撮后两指切忌悬空提起。撮与反撮成相反的运力方向,为了保持音色的饱满,在反撮时可先将两指作蹲马步状,反撮后两指仍保持作力状,切勿绷直。

拨、剌、伏。拨与剌常用于两根弦上的同时弹奏。在用于六七弦上时,可先将三指并齐置于六弦上,然后再向小腹方向快速运力。然切勿在弦上横向磨弦,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擦弦音。因琴体的里侧有较多空间,可运用手腕的顺势惯性完成拨、剌动作。剌完后无须朝上方提起,剌进则依着拨的来向顺势而还,剌完后也无须再离弦上扬,作出与音乐内容无关的动作姿势。
中间弦上的拨时三指并齐置于两弦中的前一根弦上,再向身体方向运力。剌时三指作弯曲状,指面置于两弦的后一弦上,将后一弦作为后座向前弹弦。以不碰击它弦为限。

剌伏、伏多用于一二弦,剌伏时卷曲的手掌的中心应在一二弦的上方。过外则易空扑,过里手指易插入弦中。“伏”的音色应干脆利落,不宜拖泥带水。”伏“后多数有较长的休止时值,有结束的意味。一般应以轻声处理,无须失控成大作大声。其实轻声实为不易,力在两弦上平均掠过,须用力适度。无千百遍练习而不能成。究竟是轻声还是大声,还须视乐曲内容、情绪的需要而定。

“轮指”:十二字口诀。

”兑兑齐“:将三指并住在琴面上兑兑齐,使三指指尖并齐。

”夹夹紧“:将三指的二关凶夹紧,借以作为反弹力座。

”带点斜“:是指三指的指甲背在弹弦时与弦不要平行,带点自然斜向。此法可避免甲背碰击还在振动着的弦发出”叱叱“的声音。

”不要高“:是指轮完后三手指不要抬得太高,一般都在离弦二三公分处。练习轮指时须注意音力度的平均、音色的统一。

叠蠲:叠蠲有两声、三声、四声之分。一般最后一声为主声,前者是装饰音,因此需突出最后一音,前者仍需要的清晰有力。在弹奏叠蠲时,基本上是手指的动作,而不是手臂的动作。也即无论几个音的叠蠲,手臂只有一次动作,切勿每个音一个动作。在弹奏时中指一半叠在食指上,顺势而下的叠蠲弹弦。

叠蠲常与古指法”全扶、半扶“混用。

滚拂:应求得浑然一体的音响效果,滚拂来去无迹最佳。在快速”摘“”抹”(即滚拂)数条弦时,切忌两指呈消极疲软状态。应注意相对高度的腕的中心位置,绷紧三个关节自然的固定架式(不是僵直的),这样滚拂出来的音色比较饱满有力。另可加强“摘二抹一”、“抹六摘七”的快速练习,以求“摘”“抹”衔接处不存在痕迹。“滚拂”的圆圈不能太大,位于一徽到岳山处横向约6-8公分左右。练习时名指与食指必须保持内在的力度,不可疲软无力。

单独弹奏拂时,可根据旋律情绪的需要作出变化,一般可前慢后快(一二三四弦稍慢,五六七弦突快),形成推涌之势。

背锁、短锁、长锁:三者都必须以手指的动作为主,勿作手腕手臂动作。“背锁”的三声多以快速为主;五声的短锁及七声或九声的“长锁”,一般多以从轻到响的推力为宜。锁有特定的指法顺序,如背锁三声:“剔抹挑”;短锁五声:“抹勾剔抹挑”;长锁七声或九声:“抹勾剔抹挑抹勾”或“抹挑抹勾剔抹挑抹勾”。不论几声的锁,都应连贯成线,音与音间不可断裂不匀。若能达到效果,指法顺序有所先后,也无不可。

打摘:多见为早期琴谱中的指法。因名指的肌肉性能不及他指灵活,后一般被勾剔替代。

打圆:是右指固定形态、固定节奏的套头技法。在两根弦上的两个音依次弹奏时,须注意音力度的匀称,并作微微向上推动的处理。

挑挑托(劈):是一种古指法,古谱多写作“挑挑劈”。如七六两弦上“挑挑托”,即“挑七连挑六”随即“托”七。三个指法动作顺势而下,为连贯性的一个动作,切勿分为三个动作。即使“挑挑劈”的“劈”时,也是顺势而劈,不单独另作“劈”的动作。“挑挑托”“挑挑劈”一般都是快速弹奏。

夹弹:原是琵琶等乐器的指法名称,在古琴上是“挑”与“劈”的连续快速弹奏,以求如同一个音的延续。在夹弹时食指与大指在构成虎口圆形的基础上,两指微弯,与弦保持基本垂直的状态,快速“挑劈”琴弦。

“偏锋“:是广陵琴派用得较多的一种复合指。多用于”挑“”摘“剔”等外向指法。此法不以甲面与弦成垂直方向为准则,而是用甲背右侧峰在三四徽部位,依着琴面右向斜弹琴弦。其音色纤细温润,能得潇洒飘逸的效果。在一般乐曲中并不多用。有称其为广陵派的特征指法,其实作为一种指法技法,任何派别都可依乐曲内容需要习而用之。

连续”勾“”挑“两三根以上的琴弦时,很多习弹者会忽视指法运指”预备“”弹击“”放松“的”全过程“,而顺拖顺推地弹奏。其实在速度允许的前提下,也应强调运指五要素和每一指法的”全过程“,才能得颗粒清晰和圆润的音色。

以上关于指法技法的方法要解,如45度角向琴面的动力方向、右手指离指甲2-3毫米的触弦点等是否正确,琴人间的看法不一定统一,但不论何种方法,发出的音色好与不好或者是不太好,是否饱满、圆润、通透、纯静,还是能听得出来的。因此,以此为鉴别指法技法正确与否的标准也毋庸置疑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古琴右手指法弹奏技法说明

赞 (2)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