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意易寻,知音难求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伯牙的高超琴技,心中有所想,琴上有所音,琴心已合一,子期也不是泛泛之辈,寻音求意,丝毫不差。但为何伯牙弹的两段琴曲,一个是“高山”,一个“流水”呢?这其中又有何深意呢?

提到山,大家的印象是巍峨、坚挺、雄伟、厚实等等,是一种强大的威严,人在山的面前会感到极其的渺小。提到水,大家的印象是柔和、清凉、温顺、细流等等,是一种绵绵的温柔,人在水面前会感到清爽的舒心。

高山仰止,流水涓涓,这是两种极致的自然。山是静止的,高耸入云,水是流动的,蜿蜒细流,一静一动,立意鲜明,正是有了强烈的对比,才有明了的判断。倘若立意模糊,差别细微,弹琴人不好抒情,听琴人也不好寻意,那么知音的故事也就不会存在了。

伯牙高明就高明在将立意放在了“高山”和“流水”之上。琴技高超的人并不缺乏,能移情山水的也并非没有,但弹琴人站在听琴人的立场上去寻找合适的意境并完美的通过琴声表达出来,这个就很高明了。我们知道,子期虽然有琴学的基础,甚至说是有些造诣,但和伯牙比起来就相差太远,他只是一个樵夫,接触的层面毕竟有限,那么他能听懂的意境必然是和他生活息息相关的。而高山与流水,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打柴挑水,生活必需,天天都与之打交道,怎能不熟悉呢?

伯牙他经过思考之后,将心绪放在了高山之上,继而放在了流水之上,琴音透意,形象鲜明,子期一听,就找到了琴音的内容,因为这琴音就是他的熟悉的生活。倘若伯牙将意境改为君王威武、贤者明达上,那么子期可能就难以体会了,毕竟这离他太远了。又或者说伯牙将意境放在泰山和华山上,虽然同样高山,可能细别之处,子期就难以捉摸了。甚至伯牙他都不能将意境放在大江和大海上,因为子期没有见过江海的汹涌和宽广,难以体会其中的差别。

立意在巍峨的高山和涓涓的泉水,看似是一个偶然,其实是伯牙的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的,虽然这个决定只花费了很短的时间。当然子期也是了不起的,一个樵夫,能够与琴界大师论琴本身就是了不得的事情,这是一位有内涵有追求的樵夫,能跟上大师的脚步,能给大师一个惊喜的樵夫,自然能够让大师愉悦了。

因为素不相识,又机缘巧合,恰好又能够心意相通,这种缘分可谓千年难遇,所以知音并非那么好求的。(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琴意易寻,知音难求

赞 (0)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