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

《旧唐书.音乐志》说:“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

刚柔必中,轻夺迷失

埙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之一。3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依据制造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八种,称为八音。八音之中,埙独占土音。在整个古乐队中起到充填中音,和谐高低音的作用。古人说:”正五声,调六律,刚柔必中,轻夺迷失,将金石以同恭,启笙竿于而启批极”。把埙看作与钟、磬一样,具有同等地位。

历经千年,音阶渐丰

鲁迅先生说,“最早的音乐产生于劳动。人类自有了情感之日起,音乐也就随之诞生了。”埙也起源于劳动。《淮南子·天文训》里说:“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这“击石拊石”大概就是最早的乐器的雏形了。而埙形像鸡蛋,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乐器,我们的祖先在用石榴星狩猎时发现,若对准石榴星上用来系绳索的小孔吹气,可以发出呜呜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像野兽的鸣叫声,古人就用它来诱惑野兽,这就是原始单孔埙的雏形了。

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而现在常见的十孔埙,结构为一个类似空心球式的主体。有一个吹孔、九个发音孔。主体上端设有一个吹孔,正面设有七个发音孔,反面设有两个发音孔。

种类繁多,各有千秋

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如今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

1、葫芦埙:带有喉装置,外形像葫芦,制作上需二次做胎,工序复杂。这种埙的近腰处最细,气流经过此处时,可再次引起边棱音效应,使埙的高音区音域得到适当扩展。由于埙体加长,吹奏更为方便省力,音色也较传统的卵形埙柔和。
葫芦埙的特点:
基音(从全按平吹算起)以上的音域扩展了小三度;但基音以下俯吹部分减少了三度;
演奏高音区时较为省力;c.由于带喉装置,低音区的音色受到影响。

2、握埙:就是握着吹奏的埙,它是运用十个手指和拇指根部控制音孔。

3、鸳鸯埙:是指两个音高不同、方向相反、底座相连的连体埙。这种埙两端各有一个吹孔,上下埙的发音孔与一般埙完全一样。演奏时,可根据需要随意迅速转换。
鸳鸯埙的特点:
音色丰富,音域增宽;
但造型不美(较原始埙形体状态),演奏时,鸳埙与鸯埙换用不很方便;
而且音质变化较大,故音色不统一。

4、子母埙:是指两个大小不同、方向一致、左右相连的连体埙,大埙与小埙的音程关系,一般是纯五度。如:大埙是G,小埙是d。根据需要还可以随意组合。

5、牛头埙:根据宁夏回族乐器改进,10孔,音域低音5到高音2,内有隔音板,音色圆润浑厚,高音好吹,缺点是孔稍大,音域不好扩展。

6.子弹头埙:冯氏陶埙的最新申请的专利产品,内部仿葫芦埙做成双腔结构,初学任意掌握,高音好吹;缺点是不易吹俯吹。

7.仕女埙:空谷乐器以古代仕女形象为主题设计的埙,其埙多采用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制作,无釉窑变为其一绝,尽显雍容华贵大方之气。落叶时分,和着哀婉、忧伤的古埙曲,铅华洗净,你忆起遥远的梦,回转于千年绝美惆怅的历史画卷中,豪饮间,簪花仕女裙摆袅娜,起舞而歌……

8.笔筒埙:外观像笔筒性状而得以命名,这种埙不多见。

9.梨形埙:外形像梨子,最经典的一款。一般为单腔,8孔和9孔居多。声音共鸣好,俯吹好。

《废都》品埙

你闭上眼慢慢体会这意境,就会觉得犹如置身于洪荒之中,有一群怨鬼呜咽,有一点磷火在闪;你步入了黑黝黝的古松林中,听见了一颗露珠沿着枝条慢慢滑动,后来欲掉不掉,突然就坠下去碎了,你感到了一种恐惧,一种神秘,又抑不住地涌动出要探个究竟的热情;你越走越远,你越走越深,你看到了一疙瘩涌起的瘴气,又看到了阳光透过树林和瘴气乍长乍短的芒刺,但是,你却怎么也寻不着了返回的路线……(注:贾平凹先生《废都》写庄之碟在听到埙乐时的反应。)

“埙音远,凄楚寒,幽情漫漫,咫尺天涯怨。祈佳境好梦难圆,万事依然,往昔堪回转。柳微绿,篱皆染,小院忧虑,春风永停守。遗憾将去纵思展,天数难搏,又落相思雨。”埙之古朴醇厚,值得细细品味。(转  张佳琦、谢祎馨 情系古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埙,立秋之音,万物曛黄也,埏土为之

赞 (2)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