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指法:左手修饰音指法(视频动图)

古琴的左手技法丰富,可称 “以韵补声”乐器之最,除基本的吟猱绰注、上下进复等技法之外,还有“撞”、“逗”、“唤”等灵活多变的技法,或装饰音头,或润色音中,或丰富音尾,力尽装饰之能事,通过诸多指法把演奏者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古琴演奏中,左手的运指,如同书法艺术中的运笔一样,不同的运指手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在演奏中至关重要。

本期艺术课堂就为大家介绍:古琴指法之左手修饰音指法。

“绰”是左手上滑音,指的是从下方的一个音位滑到本位音停住的过程。绰有时也称“绰上”,如果用现在的音乐术语来说就是“上滑音”。

其方法是欲弹某弦某徽的音,先将左手的名指或中指、大指置于欲弹徽位的左侧上一个音位的位置,约摸四、五公分左右,在右手弹弦的同时左手按弦上滑至要弹的徽位,切忌停顿。

正确的绰音会给人以一种悠闲、松驰、自在的感觉,充分体现出古琴音色的神韵。左手绰的关键是按弦手指要虚入实上,取音前虚后实。左手是小臂带动手指上滑,整个过程要松而不懈。绰的滑行幅度可大可小,一般视曲情而定,没有固定的标准。

古琴之左手修饰音指法

注有时也称“注下”,是左手下滑音,这个指法与“绰”相反,是指从上方的一个音位滑到本位音停住的过程,也就是向琴尾方向滑到下一个音位。

同样的,它也是在欲弹某弦某徽前,先将左手按弦的手指置于其徽的上一个音位位置,约摸右侧五公分左右按下,在右手弹弦的同时按弦下滑至要弹的徽位。注在古琴的应用中不如绰音常见,一般适合表达比较哀怨或愤怒的情绪。注的取音也是虚入实下、先虚后实。

古琴之左手修饰音指法

所谓“吟”,大概是古琴对人声吟“哦”的一种模仿,故得此名。

吟的种类多样,最关键的地方是要放松做的好。其方法是先用左手大指或名、食二指按住任意一弦的某徽,在右手弹弦得音后,手指按弦不放,以小臂发力、肘关节为支点,带动左手在琴弦上作横向的来回移动,幅度在2-3厘米之间,一般3-4转即可。移动时手型、手指的压弦力度要保持不变,肩膀及手腕要注意放鬆,移动的方向要一直与琴弦保持一致。

古琴之左手修饰音指法

这个指法通常与“绰”连用,完成“绰”之后、手指在一个音位里画椭圆形。一般来说,猱就是比吟的幅度略大,很多时候猱是带有旋律特徵的乐句进行方式,而吟则多是对单音的修饰。

吟猱它们二者的方法基本相同,在一些古谱中,吟与猱有时是通用的。

古琴之左手修饰音指法

唤,右手弹,左手或名,或大,落指得音,就一上即下本位,曰唤。

唤它的弹法是指趁右弹的时候,从得音的音位向上二位逗得弹出的音引过本位二分,赶快回到本位,往上往下都重,回本位时候轻,形容它姿势比喻作“鸣鸠唤雨”。

得音后,先下二分,后复本位,再上二分,最后再回本位,或方向相反,先上后下,实际效果为“反撞”加“撞”,此指法颇类似于二胡中的回转滑音,如6音名“唤”,可演奏为65616,或61656。

古琴之左手修饰音指法

撞,如右鸣弦,左按徽,见声而急撞上少许,曰撞。“撞”为“逗”、“唤”两个指法的基本,如能熟练掌握“撞”这一指法,稍加变化便可完成另外两个指法。

“撞”历代琴学解释得较为统一,少有分岐。即得音后左手迅速向上一动,后急归本位,旨在一触即下,其速如电,切勿迟缓,如缓上缓下则成“进复”,旧谱喻之“钟杵之撞”,宜实上虚下。

如改变“撞”的方向及数目,便可构成“反撞”、“双撞”等指法,“反撞”是左手得音后,迅速向龙龈方向(即向下)一动,其势如“撞”同;双撞是连续两“撞”,其余均同。《桐心阁指法析微》甚至将“撞”又分为“大撞”、“小撞”、“短撞”、“软撞”、“虚撞” 等,此类指法大同小异,根据前面的定语,灵活变动即可。(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古琴指法:左手修饰音指法(视频动图)

赞 (2)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