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之为伴,独而不孤

到底孤独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孤独”这个词在中华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独自一人,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其实每个人对孤独的理解都不一样,更重要是一种心灵的感觉。身处闹市,身边人来人往,你可能觉得孤独;独处空房,却沉浸在你喜欢的事情中,你也许并不孤独。是否孤独,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内心有强大的信心、来自于内在的强大的安全感,即使独自一人,也能感受自然的气息,每天能享受到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聆听鸟的鸣叫,投身到自然的怀抱,也不会觉得孤独。

真正的孤独是什么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的感觉都被剥夺的状态。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躁不安了。实验持续2、3天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缓慢,以及对疼痛微感等症状。实验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

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们:一个身体健康、行动自由的人不应该感到孤独。因为我们被大自然所拥抱,在周围还有植物、动物,我们的同类。如果说有孤独的感觉,只能说明:一是对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缺乏新鲜感,处于麻木状态;二是心灵的迟钝,缺少活力,缺乏进取心,对生活失去兴趣。

当一个人专注某件事情时,他会全身心的投入这项活动中,而忘记周围的环境、包括自我。例如:弹琴、打坐、面壁、等等。

一人独处静室,对话古琴,穿越古今,仿佛与智者交流,与善者为伍;仿佛身处高山,脚踏平原,心游物外。弹琴的人很少孤独,因为古琴是最好的静物陪伴,手拨琴弦,灵气顿生。这也是古人左琴右书不离不弃的原因吧。

日出日落,在充满活力的人眼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无法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生命也许来自偶然,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生活,这样你每天都会觉得生活很充实、很快乐,而远离孤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琴之为伴,独而不孤

赞 (0)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