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商周
一、伏羲
伏羲(公元前三四千年旧石器时代),又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演出八卦,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教人民结网,用于捕渔打猎。
古琴文化的历史,即从伏羲而始。 “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太古遗音》)。这是有关古琴最早的传说。
而在唐代以后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伏羲式”是典型的古老琴形。
伏羲式琴
二、黄帝
黄帝(公元前二三千年) , 复姓公孙,亦姓姬,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华夏民族之祖。他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黄帝与炎帝战于涿鹿,战胜了炎帝;后又与蚩尤战于涿鹿,并擒杀之;以后又平定了刑天和夸父部落的反抗,成为华夏各部落的首领。在黄帝时期,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都先行发明,并得到发展。由于其功甚伟,故被称为华夏之祖。
黄帝亦善于琴,曾作琴曲《华胥引》。《华胥引》所记述的是黄帝梦游华胥国故事。黄帝梦游华胥国,见“其国自然,民无嗜欲,而不夭殇,不知乐生,不知恶死,美恶不萌于心,山谷不踬其步,熙乐以生”。黄帝醒来,怡然自得,通于圣道,决心以此为治国目标。于是,黄帝作《华胥引》,以明其志。在黄帝的治理下,天下也几乎如华胥之国一般了。
在唐代以后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亦有“黄帝式”琴形。
黄帝式琴
三、唐尧
唐尧(公元前 2200 年左右)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祁姓,名放勋,号陶唐,谥曰尧,史称唐尧。尧有圣德,深受人们的爱戴。传说尧曾设官掌管天地时令,观测天象,制定历法,敬授民时,谘询四岳,用鲧治水,征伐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尧实行上述措施,使得万邦和睦共处,友好交往,共同组成了中原部落大联盟,出现了国家雏形。
传说“尧使无勾作琴五弦”(《太平御览》引《通礼篡》),并曾自作琴曲《神人畅》,写意尧帝启天减免水痪的情景。《神人畅》实际上就是传说中尧与神的对话。
四、许由
许由(公元前 2200 年左右),尧舜时代的贤人,许姓的始祖,品德高尚,才智过人,很受部族崇敬。尧帝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而他认为自己德才不如虞舜,严词拒绝了尧帝,并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尧帝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
许由善能于琴,隐于箕山时,作琴曲《遁世操》,以明其淡泊之志。
五、虞舜
虞舜(公元前 2200 年左右),上古华夏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明确责任,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他重新修订历法,又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并规定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明定赏罚,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由于虞舜的治国功绩,华夏地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故世称“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
据《礼记 . 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候”。这是关于古琴的明确记录。在琴曲方面,虞舜有作品《南风歌》与《思亲操》。
《南风歌》表达的是舜广开视听,求贤若渴,恭己无为,乐化天下之心。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思亲操》表达的则是舜怀念父母之心。所谓“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渴力以事父母”,“后践尧祚而有天下,亲已不存”……
在唐代以后定型的古琴形制中,亦有“虞舜式”琴形。
虞舜式琴
六、夔
夔(公元前 2179 年左右),虞舜帝之乐官。夔生活在荒僻边缘的地方,但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故为舜帝所重。传说曾被孔子赞叹为尽善尽美的《韶》乐,即为夔所作。据 《礼记 . 乐记》说:“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候”。 这也是有关古琴早期的明确记载。
七、姜子牙
姜子牙(公元前十一世纪),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又称姜尚、吕尚,人称姜太公。姜子牙为商末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他是周文王倾商,周武王克殷的首席谋士、最高军事统帅与周朝的开国元勋。
周朝建立后,姜子牙被封到齐国为诸侯。故姜子牙亦为 古代 齐国的缔造者, 齐文化的创始人。由于他在历史上的贡献卓越,在历代典籍中,都对他的历史地位加以公认。由于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姜子牙为本家人物,故其被尊为“百家宗师”。
另外,姜子牙也是一位琴家,并有琴曲作品《渭滨吟》存世。《渭滨吟》是写姜子牙年八十而垂钓于渭滨,以待天下之清。后文王夜梦飞熊,躬自田猎,于渭滨得见姜子牙。这就是“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文王、武王皆依姜尚之谋,方得开创天下。
八、周文王
周文王(公元前十一世纪)名姬昌。商末时,文王为西伯,是西方诸侯之长,而周人后谥其为周文王。他在位 50 年,以岐山为根据地,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并倚仗姜子牙的治国方略,为灭商兴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文王本人亦为琴家,上古之琴,本为五弦,而至周时,文王、武王复加二弦,以合君臣之德。并且,文王还作有琴曲作品《古风操》、《思舜操》、《拘幽操》、《文王操》。
《古风操》是文王追太古淳风所作之曲,所谓“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无能名焉”。
《思舜操》是文王于歧山,思念虞舜之德,好问好察,任贤使能,于是付之于琴音,作此琴曲。
《拘幽操》是文王被纣王囚于 羑 里时所作,表达其忧愁悲叹之心。
《文王操》是文王所作名曲。是时纣王无道,天下皆服于文王。文王以为乱极则将治,思贤以图王化,故作此曲。
九、周武王
周武王(公元前十一世纪)名姬发,为周文王次子,周朝之开国天子。文王在世之时,已做好了灭商的准备。文王逝世时,已是“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武王继位后,继承文王遗志,联合各路诸侯,消灭了商朝,建立了周王朝,定都于镐。
武王灭商后,为安抚殷商遗民,封纣王之子武庚为殷侯,继续治理殷民。他下令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贤臣比干的坟墓,放出被囚的贤臣箕子并恢复其原职,又散发供纣王淫乐奢侈之用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商地很快稳定下来。另外,武王接受了箕子的治国方略,按照王室宗亲和功臣的功绩,封邦建国,巩固和加强了全国统治,开创了周朝八百年基业。
武王本人亦为琴家,上古之琴,本为五弦,而至周时,文王、武王复加二弦,以合君臣之德。另外,武王也有琴曲作品,即《克商操》。
《克商操》是武王伐纣之曲。武王伐纣时,欲上告苍天,下昭民众,故作此曲。
十、周公旦
周公旦(公元前十一世纪)名姬旦,亦称叔旦,周文王第四子。他的采邑在周,故称为周公旦。周公旦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著名诗人、学者、音乐家,被尊为“元圣”。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故由周公旦摄政当国。他曾平定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结纣王之子武庚所成的“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洛邑,制礼作乐,制定典章制度,最后还政成王,对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周公旦被后世尊为儒学的奠基人。他也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
周公旦本人亦为琴家,曾作琴曲《越裳操》。周公旦辅成王,天下太平,南方越裳国使者来朝,献白雉,赞曰:“吾君在外国也。顷无迅风暴雨,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故遣臣来。”周公旦于是仰天慨叹,称此为文王之德,非旦之功,乃援琴鼓之,成《越裳操》。
十二、伯奇
伯奇(公元前八九世纪),周上卿尹吉甫之长子,善于琴。吉甫之次子伯封,为吉甫继室之子。其继室欲立伯封为嫡,诬伯奇对其有欲心。吉甫信以为真,于是把伯奇逐出家门。伯奇离家而至野外,编水荷以为衣,采 楟 花以为食,清晨履霜,悲叹自己无罪而被逐,于是援琴而弹,作成琴曲《履霜操》。所谓:“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催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后周宣王出游,听到伯奇弹琴作歌,曰:“此孝子之辞也。”随宣王出游的吉甫亦听罢感悟,于是杀死了他的继室。伯奇之冤得雪。而《履霜操》亦成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