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代宋元琴人录

五代宋元

一、梁意娘

梁意娘(公元十世纪中叶),五代后周女词人,才华横溢。她与其表兄李生相好,私定终身,后为父所知,令她与李生不能往来。后李生托人游说,梁意娘的父亲怕多生闲话,只好答应了这门婚事。

梁意娘亦为琴家,曾作琴曲《湘妃怨》。《湘妃怨》是写舜帝南巡不返,死于苍梧,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思念而泣,以泪洒竹,竹皆枯死。因相传娥皇、女英死后为湘水之神,故后世称二人为湘妃。梁意娘作此曲,是借湘妃思舜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李生的思念之情。

二、赵普

赵普(公元 922 年 — 公元 992 年)字则平,原籍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赵普原为后周之臣,后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成为北宋的开国功臣。另外,赵普也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最初策划者。他在北宋官职最高时作到宰相,后告老解职后,仍享受宰相待遇。

赵普亦为琴家,曾作琴曲《雪窗夜话》。一天晚上,天上下着大雪,皇帝来到赵普家中,与赵普商议讨伐北汉之事。后赵普为记此事,作琴曲《雪窗夜话》。

三、朱文济

朱文济(公元十世纪后半叶), 北宋琴家,在当时号称“鼓琴为天下第一”,因此在御前任职。

据《琴史》载,朱文济“性冲淡,不好荣利”。宋太宗好琴,效仿文王、武王,把七弦古琴加二弦而变为九弦琴,朱文济对此坚决反对,提出“五弦尚有遗音,而益以二,今无所阙。”由于朱文济在琴界的声望,他的反对使宋太宗所制九弦琴最终未能通行,但宋太宗也极为扫兴。从此朱文济受到冷落。

朱文济的弟子中,最著名者为僧夷中。

四、僧夷中

僧夷中(公元十世纪后半叶),又称慧日大师,北宋琴家。

北宋的著名琴家,多为僧人。夷中即为其中之精英。他是大琴家朱文济的学生,得到了朱文济的真传。

夷中的弟子中,也有名气甚大的。其中以僧知白、僧义海最为有名。

五、崔尊度

崔尊度 (公元 953 年 — 公元 1020 年) ,北宋琴家,曾著《琴笺》,为当时主要琴著之一。他明确提出了“清丽而静,和润而远”的美学思想,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六、林逋

林逋(公元 967 年 — 公元 1028 年) 字君复,北宋诗人,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林逋年少即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趋荣利。他长大后曾漫游江淮,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

林逋善绘画,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诗多奇句,澄澈淡远。其《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林逋亦善于琴,曾作琴曲《梅梢月》。其曲是林逋结庐孤山时,中夜吟倚小窗,见梅月争清所作。深具“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

七、唐异

唐异(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一世纪上半叶) 字子正,北宋隐士。他善书法,深为范仲淹所称道。唐异亦善于琴,为隐士之风。

八、范仲淹

范仲淹(公元 989 年—公元 1052 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宋仁宗时,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建西夏时,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经略陕西,号令严明,西夏人畏不敢犯,羌人称他为龙图老子,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

范仲淹曾针对朝政的弊病,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 傜 役,被宋仁宗采纳,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但新政因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最终实现。范仲淹被贬至 陕 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文笔甚佳,《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千古佳句,也足释其心。范仲淹特别喜欢弹琴,师承崔遵度,但平日只弹《履霜操》一曲,以示之心。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九、僧知白

僧知白(公元十世纪末前后) ,北宋琴家,是慧日大师夷中的著名弟子。

知白的琴艺精湛,欧阳修曾写诗赞美他:“岂知山高水深意,久已写此朱丝弦。”知白得到了夷中的真传,被认为是能继承夷中的衣钵。欧阳修的诗中曾写:“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失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遗音仿佛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全。”

十、僧义海

僧义海(公元十世纪末、十一世纪初),北宋琴家,是慧日大师夷中的弟子。

义海在京师(今河南开封)向夷中学琴之后,回到自己的老家继续苦练。他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法华山练琴,“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

义海的弟子很多,但没有能得其玄奥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写到:“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义海讲究“若浮云之在太虚,因风舒卷,万态千秋,不失自然之趣”(《琴苑要录》)。

义海指出,在琴曲演奏时,应“急若繁星不乱,缓若流水不绝”。他还提出 “高以下应,轻以重应,长以短应,迟以速应的”的理论。 这些对后世琴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十一、石扬休

石扬休(公元 995 年 — 公元 1057 年) 字昌言,北宋名臣,原籍江都,其祖辈迁至眉州。石扬休通过努力学习,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后为名臣。

石扬休性喜闲放,平日家居养猿放鹤,玩图书,吟咏自适,很少与家人谈及朝廷之事。

石扬休亦为琴家,曾作琴曲《猿鹤双清》,以写其怀。所谓:“月白风清,猿啸鹤唳,山间林下,当策杖闲行,或据床而坐,时闻其声,不灭敲金击玉也;猿鹤对舞,情狂无涯也。”

十二、欧阳修

欧阳修(公元 1007 年 — 公元 1072 年) 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庐陵郡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他学问渊博,又酷爱弹琴,师承孙道滋。由于他在当时的影响,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外,他的文章也对琴文化有很大影响。如琴曲沈遵所作的琴曲《醉翁吟》即根据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所作。

十三、沈遵

沈遵(公元十一世纪),北宋琴家,官 任太常 博士。他在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后,专门跑到滁州观光。因受到《醉翁亭记》之启发,于是取其文意,“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一调”。《醉翁吟》传于世间后,受到好评。欧阳修闻后作《赠沈遵》诗以谢之。另外,沈遵还作有《晓莺啼》、《隐士游》等琴曲。

十四、僧则全

僧则全(公元十一世纪初前后),北宋琴家,僧义海的弟子。他致力于传授义海的琴学。他曾著《则全和尚节奏指法》,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

十五、苏轼

苏轼(公元 1036 年 — 公元 1101 年)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 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北宋文豪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诗词的代表人物。他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苏轼在进京参加科考时,被主考欧阳修所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后入朝为官,后因对王安石变法不满,外调往杭州任通判,后又 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王安石新党倒台后,司马光为相,召苏轼回京任礼部郎中。但他也不满司马光压制王党的行为。如此,新党旧党皆不相容。于是他又外调,任杭州太守,后又几经沉浮,数度被贬,最后终于常州。

苏轼的诗词文章脍炙人口,书法也是当时的典范,在琴学上也同样有很深的修养。他曾为唐曲《阳关三叠》(《渭城曲》)填词,又曾为根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作的琴曲《醉翁吟》填词。另外,他还作有琴曲《鹤舞洞天》,又著有琴学著作《杂书琴事》,对琴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十六、朱长文

朱长文(公元 1039 年 — 公元 1098 年) 字伯原,号潜溪隐夫 ,吴郡( 苏州)人, 北宋书法家、琴家。

朱长文年轻时, 称病不肯参加进士考试,筑乐圃坊,著书阅古,吴人皆称其贤,士大夫与他多有来往,遂名动京师。后他作了苏州州学教授,晚年入枢密院。

朱长文亦为琴家,他对琴文化的贡献主要在于编写了《琴史》,对琴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十七、宋徽宗

宋徽宗(公元 1082 年 — 公元 1135 年)即赵佶,原籍河北涿县,宋神宗之子,宋哲宗之弟,哲宗崩后,即位为北宋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金兵南下攻宋时,他把帝位专予宋钦宗(赵桓),自为太上皇。后金兵灭北宋,他与钦宗皆被虏至北方,最终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宋徽宗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书画皆为一代宗师,曾独创“瘦金体”书法,并自成“院体”工笔画风。他 对琴文化极为重视,除其本人是琴家以外,他还在内府设 “ 万琴堂 ” (百琴堂),广罗天下珍贵名琴,对琴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十八、普庵禅师

普庵禅师(公元 1115 年 — 公元 1169 年)即江西袁州慈化普庵印肃禅师,俗姓徐,宜春人,为南宋时期禅宗临济宗黄龙派著名禅师,为法忠禅师弟子。他十五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往沩山拜黄龙牧庵法忠禅师为师。他问法忠禅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法忠竖起拂子示之。普庵禅师恍然有省。

后普庵禅师受众请住慈化寺,精进办道,禅定之余读《华严经论》,一日读至“达本忘情,知心体合”这一句时,突然大悟。

普庵禅师亦善于琴,他在世时有普安咒传世,并谱成琴曲,名《普安咒》,又名《释谈章》。

十九、姜夔

姜夔(约公元 1155 年 — 公元 1221 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时期诗人、书法家、琴家。他的诗词,格高语秀,为后世所称道。他一生布衣,未登仕途,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姜夔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于琴,善作曲,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他曾著有《白石道人歌曲》传世。其中以琴曲《古怨》特别有名。
 
二十、行秀禅师

行秀禅师(公元 1166 年 — 公元 1246 年),号万松老人,金元时期禅宗曹洞宗名师, 河内解梁(在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俗姓蔡。他幼年离别父母到邢州(今河北邢台)净土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到达今北京一带访师参学,先到潭柘寺,后至庆寿寺,以后又往磁州(今河北磁县)大明寺,拜雪岩满禅师为师,成为满禅师法嗣。他大弘禅宗,名满两河三晋。然后,他回到邢州净土寺,建万松庵自住,以万松老人为号。以后,他奉金国皇帝诏请,相继主持中都(北京)万寿寺、仰山栖隐禅寺、报恩洪济寺。

行秀禅师亦为琴家,政治家耶律楚材曾向他问道学琴。

二十一、苗秀实

苗秀实(? — 公元 1232 年)字彦实,号栖岩老人,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是金元之际的琴家。

苗秀实博通古今,尤长于《易》,善琴事,为当时第一。其 师承 扆 君章, 琴风雅重峻急,宗于蜀声,快人耳目,善弹《广陵散》。

政治家耶律楚材曾从苗秀实学琴,对苗秀实的琴艺赞叹道:“今观栖岩意,节奏变神速。虽繁而不乱,欲断还能续……吟猱从简易,轻重分起伏。一闻栖岩声,不觉倾心服。”

苗秀实曾选古人所传操弄中有古意者四十余篇,编纂成《琴辨》,是当时重要的琴著。

二十二、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 1190 年 — 公元 1244 年)字晋卿,号玉泉,法号 湛然 居士,蒙古汗国大臣。他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世居中都(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耶律楚材精通汉文化,“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著”。初仕金,后为蒙古汗国重臣,官至中书令(宰相),被誉为“社稷之臣”。他积极恢复文治,逐步实施“以儒治国”的方案和“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拔隐逸、访遗老、举贤良、求方正、劝农桑、抑游惰、省刑罚、薄赋敛、尚名节、斥纵横、去冗员、黜酷吏、崇孝悌、赈困穷”的政治主张,使乱世转为治世,为后来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

耶律楚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多才多艺,是当时优秀的诗人,同时亦为琴家,善弹《水仙》。他师从万松老人和苗秀实学琴,并向朝庭荐举苗秀实,对当时琴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十三、郭楚望

郭楚望(约公元 1196 年 — 公元 1260 年)名 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南宋后期大琴家,古琴浙派的创始人。

郭楚望一生清贫,他早年曾在临安(今杭州)一个好琴官僚张岩家里当清客。在张岩家里,他接触到了多种古琴谱本。离开张家后,郭楚望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郭楚望是浙派创始人,开创一家琴风,从吴派中分离出来,名噪一时。他的学生刘志方,在当时也非常有名。

郭楚望的琴曲作品非常丰富,包括:《潇湘水云》、《泛沧浪》、《步月》、《秋雨》等。

《潇湘水云》,取意潇湘之水欲连天,云蔽九嶷,风云变幻,影涵万象之意,借以舒志。其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是历代琴曲中的顶级之作,一向被历代琴家给予特别的重视。

《泛沧浪》志在驾扁舟于五湖,弃功名如草芥,载风月而弄云水,渺世事之若浮沤,道弘今古,心合太虚,也是一首古琴名曲。

二十四、刘志方

刘志方(公元十三世纪),南宋琴家,浙江天台人,郭楚望的得意弟子。传说郭楚望死后,其传谱皆传给了刘志方。

刘志方是古琴浙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作琴曲《鸥鹭忘机》、《吴江吟》等。其中《鸥鹭忘机》为千古名曲。

《鸥鹭忘机》 取意于《列子》中的寓言:“有海翁者,常游海上,群鸥集而狎焉。其妻知之,抵暮还家,谓翁曰:‘鸥鸟可娱,盍携一二归玩之。’至旦往,则群鸥高飞而不下矣,乃知前此之忘机也。” 人能忘机,鸟即不疑;人机一动,鸟即远离;形可欺,而神不可欺。我神微动,彼神即知,是以圣人与万物同尘,常无心而相随。这就是《鸥鹭忘机》之意味。

刘志方是浙派琴风的承前启后者,他将郭楚望的琴风传予毛敏仲与徐天民,为浙派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十五、杨瓒

杨瓒(公元十三世纪) 字嗣翁,号守斋, 又号紫霞翁,浙江 钱塘人,南宋琴家,官至司农卿。他的女儿为宋度宗淑妃。

杨瓒是浙派琴家,对古琴特别爱好,曾派人访求《嵇氏四弄》,从各地陆续汇集了十多种谱本,经审听后,尽数否定。最后,他肯定徐天民从吴中何仲章处所得善本为嵇康的正品。

杨瓒晚年时,和他的门客们一起编辑了《紫霞洞谱》十三卷,收琴曲 468 首。这个大型琴谱集是浙派的重要琴著,在当时很有影响,对后世琴文化的发展,也影响很大。

杨瓒曾在前人的基础上,作琴曲《苍梧怨》,写虞舜南巡,崩于苍梧。舜妻娥皇、女英思舜,泪染斑竹。此曲意近于《湘妃怨》。

二十六、徐天民

徐天民(公元十三世纪)名 宇,字天民,号雪江 、瓢翁, 浙江严陵 人,南宋末年书法家、浙派琴家。他作为杨瓒的门客,曾参予《紫霞洞谱》的编辑。

徐天民师从刘志方,远承郭楚望之琴风,是浙派的主要传播者。浙派徐门由徐天民而始。后至明代,徐门被誉为浙派“徐门正传”。

徐天民还和其子徐秋山一起编写了《琴述》、《霞外谱琴》。

徐天民曾作琴曲《泽畔吟》。其曲描写屈原在被流放期间,游于江滨,身在泽畔,心思报国,然其与不合,不容于朝庭,报国无门,赤子之心,无所控诉,于是向渔夫倾诉。而渔夫不以为然,转头 鼓 枻 而去。这也是浙派徐门的代表琴曲之一。

二十七、毛敏仲

毛敏仲(公元十三世纪)名逊, 字敏仲,浙江 三衢 人,宋末元初浙派琴家。

毛敏仲初学江西谱,后师从刘志方,远承郭楚望浙派琴风,在当时很有名望。

毛敏仲与徐天民一样,也是杨瓒的门客。元兵破临安后,他曾一度隐居于山林,后去元大都(北京)求功名,未果,客死于馆舍。

毛敏仲 一生所作的传世名曲很多,在琴界很有影响。其所作名曲主要有:《渔歌》、《樵歌》、《山居吟》、《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禹会 涂 山》等。

《渔歌》是根据柳宗元 《渔翁》诗意所作,所谓:“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 乃一声山水绿。回看云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樵歌》是元兵破临安后,毛敏仲一度隐于山林时所作。其曲描写樵夫砍樵的生活,借此写意隐者之志。

《山居吟》以山居生活为题,以山月江风、甘泉林石为趣,写巢云松于丘壑之士,澹然与世两忘,不牵尘网,乃以大山为屏,清流为带,天地为之庐,草木为之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间之趣。

《列子御风》取《列子》黄帝篇“御风拟神游六合”之意所作。

《庄周梦蝶》取意《庄子》,写庄子夜梦自身化为蝴蝶,逍遥自在,终不知是自己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化成了自己。其曲甚为潇洒。

《禹会 涂 山》写禹继舜之位后,巡狩于会稽 涂 山,承唐虞之盛,会天下诸侯,执玉帛来朝者万国。毛敏仲北上大都时,改此曲名为《上国观光》,献给元世祖。但却未得到招用。

二十八、汪元亮

汪元亮(公元十三世纪)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南宋末代皇帝度宗的琴师。宋亡后,他随三宫(太皇太后、谢太后、宋度宗)北去燕都多年,对亡国之痛感受颇深。 文天祥被押后,汪元亮作《拘幽十操》去狱中为文天祥弹奏,又弹奏《胡茄十八拍》以慰之。他 写下很多伤国之诗,著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二十九、俞琰

俞琰(公元 1253 年 — 公元 1316 年)字玉吾,号全阳子、林屋老人、石涧道人,吴郡(今苏州)人,宋末元初琴家。

南宋亡国后,俞琰放弃功名,闭门读书,并以琴自娱。他认为“琴操有谱无字,失古制作之原”,于是“研究作谱四十余,”把《诗经》诸篇、《离骚》、《归去来辞》等许多诗文配谱弹唱。这是明朝有词琴谱的先声。

三十、徐秋山

徐秋山(公元十三世纪),浙江严陵人,徐天民之子,宋末元初浙派琴家。他和父亲徐天民一起, 编写了《琴述》、《霞外谱琴》。

徐秋山曾和毛敏仲共游元大都,被举荐给元世祖,但未获招用。

浙派徐氏一门,自徐天民始,至明代被誉为浙派“徐门正传”。徐秋山是重要的承前启后者。

三十一、陈敏子

陈敏子(公元十四世纪初前后) , 元代琴家,曾著《琴学发微》。他指出“姑以琴之为曲,举其气象之大概,善之至者,莫如中和。体用弗违乎天,则未易言也。其次若冲澹、浑厚、正大、良易、豪毅、清越、明丽、缜栗、简洁、朴古、愤激、哀怨、峭直、奇拔,各具一体,能不逾于正乃善。若夫为艳媚、纤巧、噍烦、趋逼、琐杂、疏脱、惰慢、失伦者,徒堕其心志,君子所不愿闻也。”

三十二、徐梦吉

徐梦吉(公元十四世纪),号晓山,元代琴家,徐秋山之子,是浙派徐氏一门的重要传承者。他曾在四明(今浙江宁波)做官,故全家离开原籍,迁到了四明。

徐氏一门,经过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三代的传承,到明朝传到第四代徐和仲时,才大放异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五、五代宋元琴人录

赞 (2)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