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琴弦为何容易跑音?

古琴在使用传统的上弦法时,上弦者往往会发现,每当他们上好弦后,音高变化得极快,很快就会低下去;弹奏者在使用传统上弦法的琴弹奏时,有时会发现会中途琴弦松驰跑音,音高也会低下去。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虚张力”在作怪。

琴的传统上弦法,是在左右两端分别通过雁足与琴轸来固定琴弦,左侧是缠绕在两个雁足上的,靠弦与雁足的摩擦力及上紧的弦产生的压力来将弦固定住,右侧是通过绕在琴轸上的绒扣将其套住拉紧。左侧的雁足不能调节,而右侧的固定端可通过旋转琴轸来对绒扣的长短进行调节,进而间接地控制弦的张力与音高。

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如果缠绕在雁足上的弦没有充分拉紧,或与弦相连的绒扣没有最大限度地绷紧,弦的张力就不会稳定。例如,假如雁足上的弦缠得不够紧时,被自身的张力所牵拉,使雁足上缠绕的弦不断被缠紧,而弦的张力却在下降,即可造成音高不稳定;假如因为在旋转琴轸调节音高的时候,只是放松绒扣,或在拉紧绒扣时左手推送蝇头,则绒扣都不在最大张力状态,曲中一旦遇到“潑剌”等需要重弹的指法,就会导致绒扣的绷紧,将弦变松。弦在被拉松之后则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这种在张力稳固之前存在而在稳固后消除的张力,我们姑且称之为“虚张力”。

弦的张力变化会带来音高变化,对上弦及弹奏均有极大的影响。对弹奏的影响就是,轻者会令人觉得音准不对,严重者在终曲时原本的弦式音高已面目全非。

解决“虚张力”的办法是在尽量赶在弹奏之前先去除它。有经验的琴人在上弦时,往往将弦的音高拉得比所要求的音高略高一些,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或使用人工的牵拉,令雁足上的弦逐渐绷紧,使弦释放出“虚张力”。在旋转琴轸调节音高时(特别是在放松琴弦后),用手指捏起弦的中点向上提拉,令缠在雁足上的弦绕得更紧,以及使绒扣的张力调整得更大。经过这样调整后的弦,其张力已基本稳定,不会有大的变动。相应地,在校音时对音准的考察也应以释放出“虚张力”以后的弦为对象。

释放了“虚张力”的弦,其张力已相对稳定,从弹奏开始结束,都会保持相对稳定的音高。
《古琴知识200问》节选——杨青、徐元 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古琴琴弦为何容易跑音?

赞 (0)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