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的种类很多,清茶馆是一种大家都喜欢的风格,文化气氛浓厚。为了达到这样的格局,很多人会在厅内放置一古琴,众所皆知,古琴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说是中华文化的一只奇葩。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中国古代地位最为崇高,自孔子时期盛行,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点必修之器,被尊称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我国制琴历史极为悠久,唐宋是古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制琴名家辈出,出现了许多造型美观、工艺精湛、音响宏亮、音色优美的作品。近年来,随着古琴意识的发展,古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与研习的人也与日俱增,开创了琴史上的鼎盛时期,古琴制造业也蓬勃发展,继而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斫琴名家和古琴生产厂家,他们都在为弘扬古琴文化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
谈起古琴的制作,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所作的《考工记》,这是我国第一部手工技术汇编闻名中外的科技名著,《考工记》中所提倡的手工业工作技术制度及主导思想理念的指导、监督、评价体系和“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要素,也体现和运用在我们今天的斫琴技术中,对此我有一些斫琴感悟与同行们交流。
《考工记》中指:“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也就是说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在斫琴师要掌握此种规律对斫琴的影响,并合理的加以运用,从而获得最好的效果,天时对木材的选择和斫琴时节及对制作漆胚时生漆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气是指地理环境的差异,会孕育出不同的植物及材质,在斫琴过程中,木材的选择也是要引起重视的主要因素,它受地区气候的影响非常之大,各地区木材的材质差异也决定了古琴的音色。
才美,是指《考工记》中肯定人对材料、质地、品性的选择,根据实际需要,主动识别材料的美,包括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美才的选择是多方面的,如面板应使用纹理顺直、宽度均匀、硬度适中,无疤节和虫蛀等,这是历代斫琴名家所最为重视的因素之一。
工巧,是指在《考工记》中对人创造才能的肯定,“三才既具,巧者合之”,古人认为虽有良才而无良工,则弗为也。即虽具天时、地气、才美。但若无“巧者”,宁可束之高阁,而绝不付诸庸工。“巧者”即良工在制作中合理而科学的使用各种材料,协调发挥他们的最佳特性,从而使产品达到美轮美奂的境界。
古琴的制作还涉及到材料学,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知识,并要对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能有较深了解,同时还需要掌握木工、漆工、乐理等知识;具备以上知识并积累到一定高度,才能成为“工巧”,方能制作出流芳百世的名琴。
联系到当今古琴的制作中,我亦认为“工巧者”须具备极高的古琴综合素养。首先在斫琴时,对材质的认定,如阴、阳、松、硬,其次掌握琴体宽窄,厚薄比例的相称等综合标准指数,以及对古琴音色的深度理解,如苍老、浑厚、清亮、圆润、古朴;对琴音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即对琴四善(苍、松、脆、滑)的感悟;还有在斫琴时最主要的是根据木质来估测琴的音质、音色,也即在斫琴前先对自己所着的琴在音色和音质作出规划,划定范围,而切忌鲁莽从事,务必要在琴坯成形和髹漆完工后对琴的音色作出预测;另外在斫琴师还需要多次听音,才能达到我们在音质、音色上的要求,可谓良才工巧样样具备,方能成就理想而完美的传世之琴。
和乐而作,命之曰畅,言达则兼济天下而美畅其道也。 如神人畅。
忧愁而作,命之曰操,言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也。 如文王操,遁世操等。
引者,进德修业,申达之名也。 如风雷引,神化引等。
弄者,情性和畅,宽泰之名也。 如梅花三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古琴曲中的“操”、“引”、“畅”、“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