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锁”之辨,传统与现代指法之争

古琴的右手指法,除基本的“八法”外,尚有一些延伸的指法,如轮、双弹、叠涓、锁等,这些指法多是由“八法”中的单一指法组合而成,如连续快速的摘、剔、挑组成轮,同弦快速的抹勾组成叠涓等等。锁为诸多指法中较常用的一种,但对初学者来讲也是问题较多的一种,各家有各家的奏法,太多的仁智之见往往使初学者不知所适!本文就“锁”这一指法,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绘画作品中有点、线之趣、虚、实之妙,其实古琴也是如此,基本八法为点,组合指法为线,而锁则为线中最长的一条线。锁有三声、五声、七声、九声之别。锁的弹法在历代的传承中颇多变化,演变为多种演奏手法,不同琴人演奏起来去并不相同,为使初学者全面地了解,此文估且把琐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传统弹法

传统“锁”的弹法,近代的琴谱中虽略有小异,但大致相同,多分为锁(或小锁)、背锁(又称反锁或倒锁)、短锁、长锁等。锁为“抹、挑、抹”(或“挑、抹、挑”)急作三声,此三声节奏较快。此指法今多不用,多以背锁代之。背锁为“剔、抹、挑”(或“挑、勾、剔”)。背锁的关健为食、中两指分列弦之内外,迅速转动两指,有环环相锁之意。除背锁外,尚有短锁、长锁之分,短锁为五声,长锁有七声、九声、十一声之多。五声也好,七声也罢,均是在背锁的基础上演变而成。如五声短锁:抹、勾 + 背锁(剔、抹、挑),七声锁:抹、挑、抹、勾 + 背锁(剔、抹、挑),所加音均是以切分或附点音型起始,以急促的三声背锁结束,颇有藕断丝连、笔断意连之意。

锁的这一传统指法,依然为琴人们所常用一种弹法,尤其是一些坚守传统的民间琴人,恩师李庆中先生便是其一。恩师虽说私淑吴景略先生,喜欢吴派华丽的琴风、多变的指法,但恩师的根基多为传统的嶷山派及川派,所以锁恩师还是采用上述传统的弹法①。自己初于恩师习琴时,大部分指法均是一遍通过,唯有“锁”这一指法进展不利,但还是通过刻苦练习,在恩师细心的指导下,慢慢地掌握了锁的这一传统指法,只是后来又通过和外边琴友的交流,学习了锁的另外一些弹法,老师传授的这一传统的“锁”法反而不常用了,真乃愧对恩师!

二、现代弹法

上文锁的这一传统弹法,初习并不顺手,为此便有琴人另辟蹊径,用一些较为方便的指法来代替传统的弹法,当然,这些“始作俑者“并非全仅不懂琴理、妄自菲薄的毛头小子,而往往多为琴坛名家所创,然后才被其弟子流传开来,成为大家广为使用的新的锁法。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本文特隐去这些名家的名字,只列举他们常用的锁法,以供初学者参考。

从传统的锁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规律:无论是五声的短锁,还是七声、九声的长锁,后面多数是以一个节奏快的三声结束(即以背锁结束),我把锁的这种音型称之为“紧三声后置”。现在“锁”的弹法,常用者有两种,一种为“紧三声后置”,另一种便是“紧三声前置”(即节奏快的三声开始),下文便以七声长锁为例,把现代的两种弹法分别简列如下:

1、“紧三声后置”法:抹、挑、抹、挑 + 抹、勾(即叠涓)、剔

此法亦可用一对勾剔代替其中的一对抹挑,前面四音或附点、或切分,依照谱中的所标的节奏而弹,而后面以急促的“抹、勾、剔”代替传统的背锁结束,这三个音其实也为“叠涓 + 剔”, 叠涓节奏虽快,但也较易弹奏,这样的处理,弹起来便较为顺手。锁的这种“紧三声后置”法,与传统的锁法节奏基本一致,五声、九声也都可以用来顺利弹奏,故此锁现在最为常用。五声短锁,在抹、勾(叠涓)、剔前面只需加一对“抹、挑”,九声长锁,在七声锁的基础上再加一对“抹、挑”即可。

2、“紧三声前置”法:摘、剔、挑(即轮)+勾、剔、抹、挑

这种锁法以紧三声轮开始,后面跟勾、剔、抹、挑(勾剔也可以与抹挑前后置换),这四音或附点、或切分,也依曲中节奏弹奏,此法也较为顺手,属于“紧三声前置”,也为一些琴人所喜用,如葛勇先生移植的《葬花吟》一曲中,“天尽头”一句中的长琐便是采用此法,轮 + 勾、剔 + 抹、挑。我在弹成公亮先生《袍修罗兰·火》一曲时,引子中的几个长锁,也采用了这种“紧三声前置”的锁法,轮 +勾、剔、抹,效果也很好。

以上便是现代琴人所常采用的两种锁法,其弹法也都有其代表琴家,颇有影响,也可称之谓锁的一种流派。另外尚有一些琴人,在弹锁时,无有定法,仅是依曲中节奏演奏而已,更加开放者甚至有“今日不同于明日者”之变。其实,无论那种弹法,并没有一条分界线来判定是非,也无法以简单的对错冠之。我想,这可能也是一种正常的代法演变吧,如托、擘二法,古人以出为擘,以入为托,而今天我们恰恰相反,是以出为托,以入为擘,这两个指法的演变,我们能说孰是孰非吗?

其实自己在演奏锁时,也常常忘却其具体的指法,多是随意而为,或传统,或现代,并无定法,但自己在教授学生时,却严格按照传统的锁法来教授,其它的指法只是简单提一下而已,因为还必须以传统为基础,只有领悟了这个指法的精神,等弹琴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风格以后,或许还能创造出更好、更简捷方法。

在写此文时,学生的一个问题让我思考了许久:既然现代的简谱或线谱都标具体的节奏,那么锁这个固定的指法,还有意义吗?把具体指法一一标出,按谱面节奏演奏不是更加简单吗?其实,简谱也好,线谱也罢,所标记的节奏只是给演奏者提供的一种参考,充其量只是我们演奏中的一根拐杖而已,谱是死的,而曲是活的,而“锁”又进了一步,至少还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注①:李庆中先生早年参加唐风琴社学琴,由高寿田先生启蒙,而高的老师为国师音乐研究会古琴老师王聚魁(字梅岩)先生,梅岩又于杨师百、彭祉卿、顾梅羹等先生习琴,杨、彭为嶷山派,顾为川派,故有“恩师的根基多为传统嶷山派及川派”一说。

作者:雷苗伟
原标题:“锁”古今之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古琴“锁”之辨,传统与现代指法之争

赞 (0)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