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观
古琴的外观很重要,初学琴者,尤其是女琴人,对外形的要求很高,外形好不好看是一些初学者选琴的第一个标准。这个心理我本人也曾经有过,因为琴本身就是一件雅器,是一件大漆工艺品,大漆漂亮的漆膜,温润如玉的手感,雅致的造型,单凭外观就让人赏心悦目,让人爱不释手。但古琴的第一属性毕竟还是乐器,所以音色和手感其实才是它更核心的价值。
关于古琴音色
先说音色,音色是一件乐器最重要的价值,如果音色不佳,那么这件乐器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关于音色见仁见智,特别是对古琴而言,有人喜欢声音明亮的,有人喜欢幽深的,有人喜欢甜润的,有人喜欢清丽的,有人喜欢干净浑厚低沉的,有人喜欢声音大,带些混响的。总之,判断古琴的音色优劣,我觉得在初学者判断力较弱的情况下,对比着听是一个好方法,把几张琴调到同样音高,弹同一首曲子,甚至一句句对比,看哪张古琴的音色悦耳动听,这样边听边比较很容易听出哪一张琴音色更好。
我发现每各人的审美感觉差异很大,有时候甚至大到不可调和的程度。而学生的审美,通常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我个人觉得,古琴作为一个极具个性化的乐器,它的音色不能像古筝或者琵琶等其它乐器一样张扬和外放。古琴的音色应该是含蓄内敛、中正平和的。我很喜欢宋代崔遵度对琴那八个字的描述,即“清丽而静,和润而远”,我想好琴的声音应该具备这些特点,希望大家在买琴前多看琴书,也多比多看,肯定会有自己的心得。
关于手感
一张好琴,手感要好,不抗指是必须的,弹抗指的琴,左手要用更大的力去按弦,尤其是女性琴友,指力弱,用力按弦指法容易变形。初学者弹琴时间如果较长,也易造成肩颈紧张酸痛,更谈不上享受。一张手感好的古琴,弹着舒服,过弦容易,则完全没有这些问题,每天弹琴都是享受。
关于瑕疵和差异
古琴作为一件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的手工制作的艺术品,张张都完美无缺是很难的,难免会有些许微小的瑕疵,而这些差异性和瑕疵也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
每一张古琴,尤其是养熟的古琴,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关于吴氏古琴,无论是声音还是外观,尤其是漆色的变化,每一张都不同,各有千秋,各有所长,所以选琴之初就要有“美玉有瑕,瑕不掩瑜”的认知,不然非常容易出现买椟还珠的失误。
关于轻微煞音和轻微打板
几年前曾经听一位南方某著名斫琴师的讲座,他说有些琴友在挑选古琴时,由于过于苛求完美,而错失真正的好琴,说起来很令人惋惜,当时在台下的我也有深有共鸣。
其实好琴在具备音色好、手感佳的硬性条件后,其它的小瑕疵真的可以不必介怀,比如漆面的一点小小的瑕疵,甚至包括轻微打板或者轻微的煞音。
先说打板,如果一张古琴不是因为变形出现打板的情况,那是因为琴弦与琴面的距离近,琴弦与琴面距离越近,手感就会越好。如果是轻微打板,右手力度控制合适以及指法稍作调整,是完全可以减弱甚至消除轻微打板声的。
再说轻微煞音,如果一张新琴音色好手感佳,但略有煞音,我觉得不要急于放弃,很多新琴的轻微煞音会随着养琴时间的延长会减弱甚至消失,因为生琴在被养成熟琴的过程中,古琴整体的感觉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有些琴养熟之后,经过了不同季节不同干湿度的考验后煞音也会自然消失,如果一两年后仍未消失,那时再去维修也不迟,要知道,古琴是越修越好的,很多传世老琴都是经过多次修复,这样他们才会日臻完美。
有些朋友特别在意轻微煞音,而如果我们常听一些名家的录音,他们用的很多老琴都是有轻微煞音的,而且有些琴,当你长时间地抚弹,也像慢慢了解了一个人的脾气似的,即使有煞音,也是可以在弹琴时巧妙避免的。
有的朋友挑琴,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好像买衣服一样,认为越新越好,如果一张琴被人弹过,就特别不能接受,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琴完全不同于衣服,衣服是越新越好,而琴却是越老越好,新琴会有些火气,燥气,新琴只有弹过一段时间,它的烟火气才能逐渐减弱消失,这时古琴的声音才会更柔,更润,漆膜也越来越干燥,光泽度也随之越来越好,这才是古琴的最佳状态。
时光会赋予一张古琴别样的光彩,如果你看见过五六年或者十年以上的已经褪色的吴氏古琴,那流光溢彩的漆面和沉静厚重的声音,仿佛从久远的过去穿越而来,你会惊叹古琴被悠长的时光加持后,竟如此动人心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刘晓鹤谈古琴 — 你会选古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