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在古琴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我们听到一种声音是“古琴不需要抢救式的保护”,你怎么看待古琴的保护和传承?
楼宇烈:古琴最重要的是传承问题。但是我们会遇到多个标准。有专业的要求、业余的要求,完全是多样的。同时对古琴发展的认识也呈现多样态势。有强调发展,有认为要保持原貌的。有倡议成为大众化的艺术,也有人呼吁仅局限在小圈子内的欣赏。作为器物,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作为演奏,其风格便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认为对于古琴的保护应该定格在一种状态,成为博物馆的艺术。
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尽量保持古琴的原生态,尽管可能会与传统有些出入。但是近代还是留下了一些古琴范式,包括对琴道的理解。我们应尽力将其保留下来,作为后人的参照,等到以后再考虑发展古琴艺术。古琴本质上不可能成为表演艺术,而是一些人消遣、修养的方式。
新京报:在音乐多元化的当下,传统音乐也会纳入现代音乐元素,你认可这种发展吗?
楼宇烈:当前的音乐环境是很复杂。我之前提到的将古琴定格起来,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也是出于对音乐环境复杂的认识。在我们无法为古琴发展得出最好的路子之前,我觉得还是应先保持古琴的原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楼宇烈:古琴应该定格起来,保持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