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作为四大古文明之一,是唯一一个连续的存在至今并延绵不绝的文明,为何其他的文明出现的时间比中国早,到现在反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中华文明却一直繁荣而昌盛呢?我想,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文字,当其他地区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就使用了文字,而且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文字就基本定型,我们现在的人可以费不了多大的精神就能读懂两千多年前的经典,而其他的地区的文字则需要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著名学者花一辈子去研究了,这就是差距!所以说,一种形式简单而内涵丰富的记录方式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文字就是其中的一种。放到古琴界,也有一种独特的记录方式,它与任何其他乐器的记录方式都不同,却能有效地还原千年前的音律,它就是——减字谱。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个载体,比如文字,如果没有汉字,那么今天广东人和四川人交流就需要一个翻译。古琴文化从先秦时代一直持续到今天,千年之前的琴曲我们现在依旧可以抚就,先人的悲伤、欢喜、通达、抑郁我们依旧可以通过琴弦去沟通,这一切我们都要去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减字谱的创造者,唐代著名琴界大师——曹柔。
如果没有曹柔大师,那么如今就可能有许多的琴曲已经流失,很多的经典变成了一个个枯燥的成语,在曹柔之前,古琴也有记载谱子的方法,那就是文字谱,文字谱的记载方式很复杂,一个简单的指法要写很多字,一个曲子的篇幅可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那时候印刷还不发达,尽管有了雕版印刷,可这个消耗的人力物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通常也只有国家或者巨富之人才可以玩得起,这样除了手工抄写几乎没有其他的方式去保存琴谱,手工抄写就不免有错误,加上战乱以及一些不可及的原因,手稿失传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因为越复杂的东西保存的难度系数就越大,就越容易失传,文字谱迫切需要精简化,通俗化,这时候站出了一个人。
曹柔自幼勤学古琴,到了成年之后,便成了当时琴界的大师,可在不断抚琴的过程中,看着复杂的琴谱,不免有些望洋兴叹,当然,对于他自己来说,这复杂的文字谱并算不上什么大事,可人一旦进入了大师的境界之后,想法就和普通人不一样了,他想的是琴谱如此的复杂,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将是一个多大的挑战,琴学的传承,不免需要新人的不断加入才能延绵不绝。而且这个琴谱的保存很困难,万一有个闪失,可能一个名曲就不完整了,为何不能将琴谱变得简单一点,通俗一点?大师曹柔脑中闪过这个念头,双手就止不住的抖动,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开始摸索这一历史性的改革。
如果将每一个指法用一个字来代替的话该有多好,但如何将左手指法、右手指法、徽位、弦数等都杂合到一个符号中去呢?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日复一日,不论是白天黑夜,在弹琴还是吃饭睡觉,就连做梦都在想这个事。忽然有一天,他灵光一现,立马拿出纸,用笔划来划去,一个多时辰之后,终于将减字谱的雏形给整出来了,用偏旁部首以及极少的笔画来代替指法,然后将其组合到一起。这样一来,无论是指法、徽位还是弦数都能准确的表达了,就是样子不好看,需要继续改进改进。于是曹柔又陷入了无边的思考之中,一点一滴,一勾一划,去开创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伟大时代。
时至今日,当古老优美的琴音从琴弦发出的时候,我们依旧要感谢唐代的一位琴界伟人曹柔,他用他的聪明才智让古琴重获新生,从千年之遥到昨日重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每一位古琴人都应当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