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琴派四大曲,并称“渔樵墨佩”,分别是:《渔歌》《樵歌》《墨子悲丝》和《佩兰》。《渔歌》据传原是南宋末年著名琴师毛敏仲最有影响的作品。唐柳宗元因变法失败而被贬永州,作有《渔翁》诗曰:“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此曲即表现了“欸乃一声山水绿”的诗意,故一说即为柳宗元作。《五知斋琴谱》认为此曲自然洒脱、清秀脱俗、让人有飘飘欲仙之感。《枯木禅琴谱》则称:音节洒脱,曲意悠然。全曲以首段吟唱性的音调为原型,由开始的低回,逐渐转到后面的高扬,琴曲散音部分深沉,泛音部分飘逸,使人联想到放情山水、高歌欸乃的渔翁形象。总体而言,恬淡悠长的《渔歌》,用清雅的音韵表现出一种动中有静的意境,赞颂了大自然秀丽优美的山水风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自然并怡然自得的情趣。
《樵歌》也是由毛敏仲原作的流传广泛的琴曲。当时正值南宋朝廷腐败、蒙元大军大举入侵的时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爱国志士们报国无门,又不愿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纷纷隐居山林。一说当时元兵已入南宋都城临安,作者心怀幽愤,于是借樵夫豪放不羁的生活和自由洒脱的情趣,来抒发自己归隐山林的愿望。古人认为《樵歌》不是平凡的琴曲。此曲结构宏大、技法繁复,曲意闲适逍遥,音韵浑厚雄奇,表现了傍晚时分山林空幽之景,表达了樵夫在山林之中打柴的自在之情。《五知斋琴谱》称此曲音律潇洒脱尘,有振衣千仞的姿态,有恬雅和静的声音,有苍松古柏之韵味,真是修养心灵的佳曲。
《墨子悲丝》以墨子的故事命题。战国思想家墨子,有一次看到染工给素丝染色,不禁感叹:本来洁白无瑕的蚕丝,被染了青颜料,就变成了青色,被染了黄颜料,就变成了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真的不可不谨慎啊!人在社会中同样如此,自身清白,尤需谨慎!《五知斋琴谱》认为,《墨子悲丝》乃旷世之奇调,它的节奏有出人意外之感,弹奏者应当懂得乐曲中的抑扬起伏的金玉之声,还有凄然感慨、洁身自好的怀抱。广陵琴派的《墨子悲丝》,在虞山派基础上合参众谱,于是金陵派的抑扬顿挫,蜀派的奇特险峻,吴派的含蓄委婉,中州派与浙派的古奥与缠绵,都在广陵派这里得到了融合交汇。据说徐祺从幼年起即学习此曲,然而始终感觉不能尽得其奥,足见此曲之奇。
《佩兰》相传亦为毛敏仲所作。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之句,这首古曲即由此诗意申发而作。全曲共十四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舒缓淡雅,多用吟的手法,圆润亲切;第二部分渐有变化,用了较多的滑音,婉转、悠扬;最后一部分在和缓中渐归平静,到末尾音节幽远、飘渺。此曲清新淡雅,从容淡定,作者乃借兰花表达自己如兰花般高洁脱俗的理想品性。《五知斋琴谱》称此曲清净、平和、高洁、恬逸,有如九霄之上的环佩之声。
作者:陶艺为名门之后,是魏晋名士陶渊明的第57代世孙,陶渊明向来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陶艺骨子里应该有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之遗风。他出生于书香世家,其外公是广陵派第十代古琴大师,母亲也是优秀的古琴演奏家,兼擅琵琶等多种乐器。陶艺自幼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成长,耳濡目染中眼界自然开阔。凭着敏锐的音乐感受力,陶艺十九岁进入南京市京剧团工作。随后,师从于广陵琴派第十一代传人梅曰强先生习琴,丰厚的家学积淀、名师的严格教诲以及自身的刻苦善悟,使陶艺眼界开阔,直登艺术堂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