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因融文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精神被称为“思想之琴”。纵览历代文献,但凡中国古代文明之初各时期的氏族首领,几乎都与古琴创世有关,如伏羲说、神农说、皇帝说、唐尧说、虞舜说等等,有关古琴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曲独奏、琴歌等。其幽静深远的独特“韵味”,使古琴在拥有极强音乐表现力的同时,完成琴人深层生命体验的任务,成为世代专业琴人和文人雅士的心仪“道器”。
作为文人音乐极致的昆曲艺术拥有六百余年历史,曲词典雅、优美,曲牌的音乐与文学结构一致。“以字行腔”是昆曲重要的演唱特点,有一定腔格;尤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强调“韵味”。正如著名旅美作家白先勇先生所说:“昆曲无它,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词藻美。”
古琴与昆曲,一个清音高雅,一个婉转动人,因同样古朴淡雅脱俗,也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风范,两种艺术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基础上同源,表现手法多样,有诸多通融之处。在艺术表现中古琴的“中和之气”与昆曲演唱之“气”的具体运用、古琴左手“走手音”与昆曲“行腔”处理“音韵”手法之间均是相通的;“琴歌”的传承过程又使两种艺术得以充分交融。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与昆曲花开并蒂,清雅脱俗,使听者养心,赏者悦目,两者相合的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余音律缓缓流淌……
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的一个曲目。作者为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