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音乐自古就有四方之乐、南北风歌的地域和文化的差别。说起如今在琴届较为活跃的流派,那肯定是少不了浙派古琴了,浙派古琴以“微、妙、圆、通”的“希声”音色及“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深受大众喜爱。
浙派古琴
2008年“浙派古琴”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分支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徐君跃先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在采访中概括总结了浙派古琴的发展历程,让人颇感浙派古琴之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宋
“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派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明
“江操声多繁琐,浙操多流畅,比江操更觉清越也。”
新浙派
清越舒畅、恬静简洁、细腻苍劲、干净中正
质而不野
文而不史
“浙派古琴”是汉族民间最古老的一个古琴流派,操琴风格属于吴越系统。
北宋时期,古琴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颇为盛行。
根据琴家演奏风格、师承与观念的不同,出现了京师、江西、两浙等不同琴派。
北宋琴家成玉磵在《琴论》中指出:“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于轻浮,惟两浙派质而不野,文而不史”,这段话就南北琴派的不同风格作了概括,其中特别肯定了两浙琴派在当时琴坛的影响。
可见浙派在北宋已逐步处于琴界领袖的地位。
而后,郭楚望继承并整理了韩胄祖传古谱,更是创作了著名琴曲《潇湘水云》。而又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一再行》等琴曲传世,从而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古琴流派——”浙派”。
浙操多流畅
明初琴派大致可分为“江派”和“浙派”两大派系,但浙操仍是明代大宗。
明代浙操以浙江琴家徐和仲为代表。该派在当时以拥有许多著名琴家、刊印较多琴谱而著称,以至于达到“琴家者流,一或相晤,问其所习何门,莫不曰徐门”的境地。相比之下,以松江刘鸿为代表的江派,则远为逊色。
“新浙派”成长
新浙派古琴代表人物以徐元白(重振浙派第一人)为首,另有张味真(1882-1967年,曾任浙江省音协副主席)、姚丙炎(1921-1983,上海人,毕生顷力于琴曲的订谱)、黄雪辉(1898-1974年,徐元白妻,曾任浙江文史馆员);第二代有徐匡华(1916-2007年,西湖琴社首届社长)、徐晓英(曾任“霞影琴馆”馆长)……
西湖琴社发展至今会员达到一百多人,现任社长徐君跃为徐元白先生之孙、徐匡华先生之子,浙江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时任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会长、澳大利亚中国琴会名誉主席… …
凭栏远眺,烟雨中的杭州朦胧而富有诗意,浙派古琴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如今,徐君跃先生时常会拿出祖传古琴抚上一曲,于古琴音乐无穷的魅力之中,寄托着自己对先人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