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调式与转调漫谈

当今有许多琴友,对古琴调与调式的认知比较模糊,有些介绍的文章往往语焉不详,概念含混不清。其实在古代的琴人中,也有很多搞不明白这个问题。许多琴谱中对琴曲调与调式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使得这个问题至今也是众说纷纭,争论不断。今天笔者就这一问题与大家谈谈个人的一点认识,为了让大家容易明白,有时可能会借用西方音乐的术语。

琴的调与调式本属于音律学范畴,要想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音律的起源说起。人类的音乐虽然庞杂,但具体细分,都是由众多的单音组合而成的。如果把所有能用到的单音从低到高排列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长串音的序列,这就是音乐的最基本元素。在古代中国,能全面体现这组音列的乐器就是编钟;体现在钢琴上,就是所有的黑白琴键。

这个构造音乐的音列,是通过特定的运算方法而确定的,乐律学上称之为律制。不同国家或民族的音乐,律制不一定相同,中国传统音乐一般采用的是三分损益生律法。这种方法首先要用一定长度的竹制律管(或琴弦)确定一个基准音,这个基准音称为黄钟律。然后将律管减少三分之一长度,向上生成(上生)一音叫林钟,这叫三分损一。将林钟律管再增长其本身的三分之一,又向下生成(下生)一音叫太簇,这叫三分益一。如此经过十一次的损益,我们依次会得到十二个音,它们分别是黄钟、林钟、太簇、南吕、姑洗、应钟、蕤宾、大吕、夷则、夹钟、无射、中吕。如果按照由低到高排列则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这十二个音近似于钢琴上小字1组内的十二个半音,古代称之为十二律,阳数为律、阴数为吕,共六律六吕。如果用简谱来对应一下,应该是黄钟-c、大吕-#c、太簇-d、夹钟-be、姑洗-e、中吕-f、蕤宾-#f、林钟-g、夷则-#g、南吕-a、无射-bb、应钟-b。

十二律也称正律,将正律音高全部提高一倍,将得到高八度的十二律,传统音乐称为半律或清律。清律的每个律名前都加了一个“清”字,比如清大吕、清太簇等等。将正律音高全部降低一倍,会生成比正律低八度一组十二律,传统音乐称为倍律,其律名前都加一倍字,如倍大吕、倍太簇等。同样的方法可以再上向上或向下,生成更低或更高一组的十二律。将多组的律吕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音列。湖北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其音域横跨五个八度,也就是具备了五组十二律音列。

以上所说的律吕或音列,只是音乐所要采用的基本元素。一首完整的音乐,将其所用到的音从低到高排列,我们称为音阶。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其音阶也不尽相同。中国的传统音乐,许多采用的是五声音阶,即是用五个主要的音级来构成音乐。这五级音用现代的简谱来表达即是1、2、3、5、6,古代称为宫、商、角、徵、羽。五级音之间的音程距离是相对固定的,宫与商,商与角,徵与羽之间都相差二律,也就是现代乐理上的两个半音。角与徵,羽与少宫之音相差三律。这五级音阶只是乐曲的框架结构,并不对应绝对的音高。每级只有确定了用十二律中的哪个音才能得出绝对的音高。任一律都可以作五级音中的某音,假如黄钟作宫,那么太簇即是商,姑洗是角,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假如宫音换作另外一律,那么其后的四个音级也会作相应的变化。传统音乐理论称之为十二律旋相为宫。也就是十二律中的每个音都可以用来作宫音,宫音一变,其它各级也会随之改变。

在古琴曲中,如果其宫音是十二律中的某音,这支曲子就称为某调。宫音是黄钟,就是黄钟调,宫音是太簇就是太簇调。这个调其实就是曲子宫音的具体音高,与现代音乐中的C调、F调含义相同。一组音阶的宫音是哪一律,这组音阶会被称作某均(读音为韵)。假如黄钟作宫,就称为黄钟均,中吕调为宫即称中吕均。均与现代音乐中的调基本上可以通用,只是均更强调完整的音阶,而调则强调的是宫音的音高。在传统音乐中,均相同的曲子称为同均系列,十二律可以分别组成十二均乐曲。

一首曲子,虽然都由五级音构成,但一般都有一级音处于核心地位,或者是特别强调某级音,而且结尾多在这个音上。我们称为主导音或主音,其它音都处于从属地位,以主导音为核心来组织音乐。这就决定的这支曲子的基本色彩与属性,现代音乐称之为调式。在古琴曲中,假如这支曲子是以宫音为主导音,那么此曲即是宫调式,如果以商音为主导音,此曲即是商调式。但在古谱中,将这种宫调式或商调式或称之为宫音或商音,其它以此类推。

在这里许多琴友容易将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与乐曲调式的宫、商、角、徵、羽混为一谈。大家需要明白,作为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是位置概念,作为乐曲属性的宫、商、角、徵、羽是调式概念。一支乐曲是什么调式就是什么调式,是固定的。而一支乐曲中的处于宫音级的音,在另一支曲子中,也可能在角音位置。所以作为单个音来说,本身不具备五音的属性,比如林钟律,你不能说它是宫音或角音,只是在具体音乐中,它才会被赋予了五音的位置。

在许多古谱中,曲名下面常标有黄钟调(均)宫音、林钟调(均)商音之类的调性说明,前面的调是指乐曲的调高,也就是宫音的实际音高。而后面的某音是指乐曲的调式,宫音就是宫调式,角音就是角调式。比如黄钟调(均)商音,就是以黄钟律作宫音的商调式音乐。

古琴是采用五声音阶来定弦的,七根弦上依次按五声音级来排列。假如第一弦定为宫,那么后面六根弦分别是商、角、徵、羽、少宫、少商。如果二弦定为宫,那么第一弦就要定成倍羽,三至七弦又会变成商、角、徵、羽、少宫。由于一、六弦与二、七弦是八度关系,这样古琴的基本定弦会有五种模式:它们分别是一、六弦为宫,二七弦为宫,三弦为宫,四弦为宫,五弦为宫。宫音移位,其它弦的五音属性都要作相应的调整。

历代琴曲中,使用最多的定弦法是三弦为宫的中吕调(F调)定弦法,也就是常说的正调定弦,七弦由低到高分别是黄钟(C)、太簇(D)、中吕(F)、林钟(G)、南吕(A)、清黄钟(c)、清太簇(d)。因为五声音阶中,每级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当宫音在七弦间切换时,有的弦需要改变音高才能适应新的五音之间的音程关系。那么将正调定弦法改成其它四种基本定弦法,就需要调整某些弦的音高。其具体调弦法分别是:正调若变成一六弦为宫的黄钟调,慢三弦一律;变成变成二七弦为宫的夹钟调,紧二、五、七弦各一律,变成四弦为宫的林钟调,慢一、三、六弦各一律,变成五弦为宫的无射调,紧五弦一律。这里的一律,就是现代音乐中的半音。

不同的定弦法是为了方便演奏不同均调的琴曲,也就是转调的需要。单就按音来说,古琴是不调弦就可以转调的。只要从新调整按音的徽位,就可以用一种定弦法弹任何调的乐曲。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有的转调乐曲恰好在指法编排上,避开了需要调弦上的泛音或散音,这样的曲子就可以不用调弦了。比如琴曲《秋风词》本是一弦为宫的黄钟调(C调),需要慢三弦一律。但实际演奏中,此曲没有三弦的空弦音,所以就不要调弦了。古人称这种情况为借调演奏,《秋风词》就是借正调(F调)的定弦法,弹黄钟调(C调)的乐曲。

有的琴友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发懵,常会问正调定弦法不是F调吗,为什么《秋风词》又是C调?其实他们是将定弦法与乐曲的调混为一谈。正调定弦法是F调的本调,并不代表弹的曲子就一定是F调,只要能避开需要调弦的散音或泛音,它也可以转调弹其它调的乐曲。

在古代琴谱中,也把这种借调演奏叫做侧弄。侧弄的准确定义就是某种调的乐曲以其它的调的定弦法演奏。如果乐曲的调性与其定弦法一致,古人称为正弄。比如黄钟调的乐曲以黄钟调的定弦法(慢三弦)演奏,无射调的乐曲以无射调定弦法(紧五弦)演奏,这都叫正弄。侧弄在古谱中经常出现,很多标为商音的曲子其实并非商调式,而是黄钟调(C调)的侧弄。

还有一些非正调定弦的乐曲是根据调弦法来标明乐曲的调名。比如慢宫调、慢角调、清商调之类,这种调名中的宫、商、角之类往往是某弦的代称。在古谱中,甚至更早的文字谱中,将古琴的一至七弦依次称为宫、商、角、徵、羽、文、武。宫即是一弦,商即是二弦,其它以此类推。所谓慢角调,就是将三弦降一律,清商调即是将二弦紧一律。还有诸如以离忧调、间弦调、碧玉调之类命名的乐曲,其实也是根据调弦法命名的,只是将其调弦法起了一个雅名。这些特殊的调弦法是为了需要获得特殊的音程与和声效果,这类曲子的实际调性要看具体情况来定。

以上我们基本上将乐曲的调高、调式、定弦法、转调、借调作了一次梳理,但在许多古谱中,实际的表述又不完全一致。在古谱中,琴曲的调式分类,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类是以《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为代表,第二类以《春草堂琴谱》为代表,第三类以《自远堂琴谱》为代表。

第一种分类法,往往将曲子分为正调与外调两大类,这是根据定弦法来分类的。由于历代大部分琴曲都是以三弦为宫来定弦的,所以称为正调定弦法,也就是现在默认的F调定弦法。而其它与之不同的定弦法都称为外调。而在正调定弦的乐曲中,再采用五音分类法,即宫调、商调、角调、徵调、羽调五类乐曲,这种分类法往往并不太准确,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西麓堂琴统》中,宫调大部分都是对的,都是三弦中吕为宫音的宫调式(F宫)。而商调的大部分并非是商调式乐曲,其实是一弦黄钟为宫音的宫调式(C宫)。角调有的属于中吕宫,有的属于林钟宫。徵调乐曲中,大部分是林钟宫(G宫),还有部分是调性游离转换频繁的曲子。羽调基本上是羽调式音乐。而外调乐曲,只是注明了调高,并无调式说明。这种情况大概与那时许多琴人对古琴的调式认知有关,笔者在此很难作出准确的推断。

条二种分类法不以定弦法来分类,而是以曲子的均调来分类。比如《春草堂琴谱》,不管什么定弦法,只要均调相同,曲子就会被列在同一卷中。同一均调中再分宫、商、角、徵。羽等五种调式。这类琴谱中对乐曲均调的认知与归类比较合乎逻辑与乐理,条理分明。

第三种分类法不以十二律称调名,而是宫、商、角、徵、羽既作调名也作调式名,如宫调商音、商调宫音之类。比如《自远堂琴谱》,将所有曲子分为宫调、徵调、商调三大类,每一类下面又分为宫音、商音、角音、徵音、羽音五类。第一类宫调即是用正调定弦法的曲子,其中主音在三弦的为宫音,主音在六弦的为徵音,主音在四弦的为商音,主音在五弦的为角音,主音在七弦的为羽音。而后面两大类是需要调弦的曲子,紧五弦的归为徵调,紧二、五七弦归为商调。这种分类法认知比较混乱,调高、调式、定弦法概念不清,三都混在一起,得出的结果肯定是不准确的。很多研究音乐养生的,如果用这种分类法来定义琴曲的调式属性,可能会南辕北辙,误入歧途。

以上只是笔者对古琴调性与转调的一些理解,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恭请方家多多指正,也欢迎琴友们提问探讨。(作者:胡思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古琴的调式与转调漫谈

赞 (11)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