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做的乐器— 埙

张埙,原名张军,1981年生于宁夏固原。15岁为生计离家,下过煤窑,进过砖厂,历经磨难,因偶然与埙乐结缘,人生轨迹就此改变,并改名张埙。十多年寄情制埙、吹埙,手作秉承古法又别具新意,被多位世界著名音乐人收藏。

泥土做的乐器— 埙

历史悠久的乐器在中国有很多,编钟、琴、瑟……无一不是凝聚传统文化的瑰宝,但真正穿越远古蛮荒,亲历秦汉天下、品鉴唐宋风流,有据可考的历史长达近七千年的,只有埙。它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也是古人寄情咏志最早的载体。

泥土做的乐器— 埙

一孔,是在半坡出土的古埙的样子,也许当时,它只是氏族部落在打猎时集合人的工具,但当一孔演变为五孔、六孔后,它开始真正具备乐器的身份,而那些厚重且富有穿透力的音律,也透过每一个音孔,开始了对一个民族数千年历史的穿越。

一、采泥

泥土做的乐器— 埙

张埙做埙,坚持用最古老的方法。第一步是采泥。北京昌平红泥沟的红泥,质地细腻,粘性好,是天然的制埙材料。张埙不愿借助挖掘机,他采泥的全部工具就是一把铲子加一条塑料袋,宁可每次少采一些,也要保证取回的泥土,都是自己亲手触摸感知过的。

二、沉淀过滤

泥土做的乐器— 埙

光有红泥还不够,张埙会在红泥里添加沙土,以增加声音的张力,让声音更加清透。制埙的泥,也不是粘性越大越好,为了粘性适中,有必要的时候张埙还会添加部分熟土,以中和泥土粘性。让这些泥土在水中自然沉淀半年以上,里面的颗粒会慢慢化开,再用细网过滤,才能得到最终合用的材料。

三、揉泥

 

泥土做的乐器— 埙 泥土做的乐器— 埙

揉泥的过程就像揉面一样,要细细地,反复地揉,直到再也听不到里面有气泡被挤压的气流声,才能算揉好。如果泥土里面有残留的空气,拉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深一浅的坑。

四、拉胚

泥土做的乐器— 埙泥土做的乐器— 埙

拉胚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很多人以为埙整体的厚薄是一样的,其实一只埙不同部位的厚薄并不相同。通常靠近吹孔的地方要薄一些,中间要厚一些,靠近音孔的地方又要薄一些。这些部位的厚薄,差别很小,但是对埙的声音影响却很大。每一处的厚薄都要靠匠人的手感来把握。

五、阴干抛光

泥土做的乐器— 埙泥土做的乐器— 埙

从拉胚成型,到完成阴干,一般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之后,半成品的埙才能有足够的硬度进行抛光。

六、定位穿孔

泥土做的乐器— 埙 泥土做的乐器— 埙 泥土做的乐器— 埙

张埙习惯根据吹埙的姿势来确定音孔的位置。在他看来,沉肩、坠肘是吹埙最放松的姿势,也最能找到合适埙者的音孔的位置。

七、调音

泥土做的乐器— 埙

所有这一切都做好了,才可以开始调音。内腔的大小决定了它的调式,通过改变吹孔和音孔的大小,就能确定八度关系、音程关系。张埙所做的埙都有标准音,可以跟任何乐器合奏。专业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个音,包括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

2005年张埙开创性地将自古传承下来的平型吹口,改造为U型口。这样改造后的埙,共振更好,声音更大。对吹奏者来说,吹俯吹音和高音都会变得更容易,因此也迅速被许多同行接受并推广开来。

八、烧制修整

泥土做的乐器— 埙

最后一步是烧制和修整。张埙采用的方法是最原始的堆烧,在老式的土窑里生火之后,按一层煤、一层埙的顺序往窑里层层堆叠。这种烧制方法成品率很低,烧得不好一窑埙会全部毁掉。可一旦成功,埙上就会有自然地窑变,就像抽象画一样,有一种特别的美感。

泥土做的乐器— 埙

古语有云,“窑变乃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也。”张埙对此非常认同,他做的埙以泥土为源,又强调火的艺术。以火激发埙的质感,让埙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泥土做的乐器— 埙

如今,市场上的藏家想寻一枚张埙所制的埙,并不容易。一方面手工作品费时费工,数量本来就不多;另一方面,张埙目前烧制的成品率只有大约40%。因为窑变变化不定,固然时有惊喜,但出现瑕疵的可能也很大,一般这样的作品,张埙会直接抛弃。近两年来,他一共也只做了不到500枚埙,收藏者中不乏获得过奥斯卡音乐奖的音乐家谭盾、世界男高音歌唱家范竟马、世界小提琴“跳弓之王”让·斯蒂默这类知名音乐人,还有德国驻华大使、荷兰驻华大使等。

张埙说,今天的埙一般都是九孔,但音色的古朴淳厚却并未随形制改变有任何消减。古人用“立秋之音”来形容它,说的就是它蕴含的那种独特的味道,幽深哀婉,却又质朴厚重,没有花腔,渗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与思考。张埙的过往阅历,使他吹奏的埙乐独有一份大西北的细腻与苍凉;也让他对自己手中的每一枚埙都倾注了有别于普通匠人的情感。这种与生命的共鸣,也许正是他的埙独具韵味的原因。 来源:手功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泥土做的乐器— 埙

赞 (1)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