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二十四诗品》高古

还初 发布于 2024-09-12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探讨诗歌美学的和理论的著作,为晚唐司空图撰写。其中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但并非以理论化的语言分析每种风格形成的要素与方法,而是用四言十二句的诗歌语言形式对每种风格的意境进行了形象化的比喻。所以《二十四诗品》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本身也是...

赞 (0)

净界法师:我们不是利根人,怎么办呢?

还初 发布于 2024-09-08

正念真如当中,古德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不迷,第二个、不取,第三个、不动,就是戒定慧。这个地方有两个方法,我们改变我们的心态,第一个,利根人,善根特别强的人,直接用智慧观照。你妄想起来的时候,第一个、觉察,第二个、告诉你自己,这个是一个虚妄的假相,事情不是这样子的。你如果想要进步...

赞 (0)

你没有忏悔,你就是放纵。

还初 发布于 2024-09-02

你造了一个罪业,你就很想造第二次,为什么呢?因为它有果俱有的功能,它现行熏种子,它种子又会起现行,它会牵动你第二个功能。所以它会跟现行的这种果法,它会两个合作。那么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这是一个罪业的时候,这时候是你断相续心的时候了,因为它的业力还没很强大。所以业力成熟的时候,第一...

赞 (0)

界诠法师: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如果建庙没有人修道,那是罪过无边的

还初 发布于 2024-08-31

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一定要有人修道,否则就是祖师讲的“广造伽蓝,不体道本,天堂未成,地狱已就”。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在那里修道。如果建庙没有人修道,那是罪过无边的。不要化了缘来修庙,殿堂一座又一座修起来,然后住两三个人在那里,早晚...

赞 (0)

我为什么是我,死后灵魂归往何处?

还初 发布于 2024-08-21

你的所有疑问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还没上小学就开始思考,惊讶于自己的自我意识,所以我小时候经常试验,把自己的意识放到别人角度去感受别人,想解开种种疑问,自己思考感受了很多年,这种哲学问题讲出来也注定会被大人无视。 类似贾宝玉自己的思考,贾宝玉的童年在与黛玉的感情中思考逐渐流露出世思...

赞 (1)

为什么黛玉不劝宝玉学习?

还初 发布于 2024-08-05

因为黛玉太懂宝玉了,她知道劝不劝到底有没有用。何况宝黛是一个鼻孔出气呢,宝玉咋想的,黛玉岂不知? 她所能做的,就是如果宝玉要学习,那么她就支持他。如果宝玉不学习,她也像懂得自己一样懂得宝玉。 所谓知己灵魂伴侣,就是如此。她有她的脾气,有她的个性,但她与宝玉之间是信任和自如的。 相...

赞 (0)

作为父母,如何对六岁的女孩进行死亡教育?(或者一起接受死亡教育,毕竟我们也没接受过)?

还初 发布于 2024-07-19

问题: 作为父母,如何对六岁的女孩进行死亡教育?(或者一起接受死亡教育,毕竟我们也没接受过)? 有些小孩会用大把的童年思考死亡是怎么回事。我大约比你女儿更小的时候就焦虑这个问题,开始我认为人死后面对的是黑暗,所以经常自己去感受黑暗认为那就是死亡,后来我经过大人提醒知道死亡后连黑暗...

赞 (0)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远离这19种“邪师”

还初 发布于 2024-07-05

学佛弟子,所得一切功德胜利,都是善知识所赐予,所以我们应该以虔诚之心,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如此,修行就能步步上进,近诸佛位。古德有云:“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而在当今末法时代,正如《楞严经》中佛陀所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作为一个正信的佛弟子,在学佛之初,必须要有分辨正...

赞 (0)

还初 发布于 2024-06-17

与这个虚幻的世界留一点距离。我们来到这世上,不过是认真演绎一个虚幻的角色,却成了习气的奴隶,忘了真正的主人翁。可以迷路但要记得回来。不要耽溺于世俗。对于角色我们很认真,但不要过度代入与沉溺,要适当去观察自己的惯性习惯,哪怕是表情言行举止惯性思维,最好能跳出来像看戏一样观察,去做习...

赞 (0)

儒为何那么喜欢让人下跪?

还初 发布于 2024-06-15

儒家本质是君子之道。至于人间的等级跪拜等,本来就存在,不是儒家发明出来的。 就像六道轮回也不是佛家发明的。 儒家的正统时期,儒家门生地位是很高的,上朝的官员并不跪拜。说儒家让人下跪是不是清宫剧看多了? 儒家其实是很不幸的,在历史长河中一直被扭曲和利用早已失去本来面貌。当然佛道也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