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下
孟子: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xi)我后,后来其苏!
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禀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以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公孙丑上
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ya)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耕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shan)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人,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 ,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于涂炭。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tan’xi’luo’cheng)于我侧,尔焉能浼(mei)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孟子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xiao)乎?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孟子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瞷(jian)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诗》曰:若药不暝眩(ming’xuan),厥疾不瘳(chou)。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zhan)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綯(tao)。亟(ji)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挍(jiao)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xi)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滕文公下
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 ,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
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之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 ,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唯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di)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五为此惧,闲先圣之道 ,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bi)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曰:於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bo)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离娄上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zai),乐其所以亡者。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er)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 ,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ao)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於子敖来,徒餔啜(bu’chuo)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
离娄下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hou)。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於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於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治,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夫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孟子曰:何以异於人哉?尧舜与人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