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以贤人为贵,使民不争功名。不以珍宝为贵,使民不生贪心。禁绝淫靡之音,远离虚伪,使民心不祸乱,返于自然。
不是与什么时期的价值观背道而驰,而是,道德经描述的是有道的状态。如何以道治天下,以道治身,有道之人是怎样的状态。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除嗜欲去烦恼,精神内守,柔化主观意志,柔弱谦虚,气血充盈,使诈伪智巧无用武之地。
治国(身)若烹小鲜,不乱造作,顺其天然,百姓自安。
问题:老子为什么要出函谷关?一定是一个痛苦悲壮的决定。
得道者既已明了天道,天下大势如生命一样必然经历生老病死之规律,又痛苦悲伤什么呢。
圣人之治,无为而为,任其自然,其实是有别于普通人的。境界是实有的,不是摆设好听好看的。
以道为心,圣人法天地行自然,遵循规律时机,处无为之事,该传道时传道,该退避时退避,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道德经,非得道圣人不能著述。即便是对照别人的思想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遍,境界不到也根本不可能圆满。
能做的已经做了,做不了的也做不了了,任务完成了,自然要走了。简单说就是,饿了就吃饭,混不下去了就走人,下雨要打伞,降温了穿秋裤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