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文 / 还初

一部好的电影,是可以力透人心的,所以呈现出的人性必然有耀眼的光芒。

从“海上钢琴师”到“潘神的迷宫”,其实这么多年能让我深刻记住的电影,寥寥无几。

科幻片“盗梦空间”“异次元骇客”“超体”,看过数不清的科幻电影,大部分早已记不得了,只有这样的经典经久不衰,看多少遍都有思考的意义。

只是“肖申克的救赎”大名早已久闻,如今才看。据说是男人必须要看的一部电影,其实是所有人必须要看的一部电影。它讲的是怎样救赎,拿什么救赎。

好剧情,让人猜不到后面的发展。

一个看似腼腆、文弱,并且沉默寡言的银行家,从审判庭上的极力辩解不屈,到被枉判无期,进入牢狱后无声接受现状。

每天像幽灵一样,穿越在人群中,目光与灵魂却游离在铜墙之外,仿佛墙内的一切都不关他的事,没有人知道这个柔弱的知识青年心里在想什么。

作为一个观众,在开始我看到了他的游离,却以为那是他的屈服与无望,因为我的确是个凡夫俗子。

他受着变态鸡奸犯的殴打与侮辱,在他的外表丝毫看不出来霸气与粗暴,然而他骨子里却是异常刚强,并以足够的智慧与才华一次次化解了苦困,这就是他的魅力。

他每周都要坚持不懈写信,足写了六年才得到政府资助建立了图书馆,给“体制”犯人带来了一丝精神光亮。他用一把别人眼中要六百年才能挖出墙洞的小锤子,用了二十年挖出了自由。他在震耳欲聋的雷声中,借着声响用石头砸破了下水管道,从肮脏恶臭的下水道里,呕吐着爬了五百米,重获自由。

这是讲的毅力?励志?坚强不屈?亦或是希望。

而本质,是智慧与游刃自如的才华,没有智慧的力量,没有过人的才华,再刚强,再充满了希望,哪里又有这么多的信心。

而信心就是心底强有力的底气,有了这种力量,他才会有希望。

监狱里的犯人,自称体制内的,其实所谓体制内,就是已经接受并屈服,并且已经完全适应了监狱,不仅丝毫不会有重获自由的希望,而且慢慢地根本就不想离开监狱,不想获得自由,视监狱为一生归宿。因为自由,对待在监狱几十年的人来说,已然已经是另一种禁锢。

从抗拒,到适应,到依赖。

他们完全无法再适应外界的生活,也无法接受一生的惯性戛然而止,被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突然取代。所以电影内的老布,年老体衰时被假释,而后选择了自杀结束,这是一种怎样的无望与孤独,使人完全无法再面对这个看似广阔的天地,当不自由变成了习惯,变成了人生中一种自然而然,那么自由便成了突兀的孤独。

瑞德在年轻时一次次申请假释,一次次被拒绝,逐渐也接受了这种归宿。所以安迪在监狱里,不止一次被劝说,不要有希望,希望是件危险的事,希望能让人发疯。

然而安迪在越狱前,给了瑞德希望。他告诉瑞德,你出狱后记得到某处一棵大树下找到一颗黑石头,石头底下的东西是我送给你的。

没有人知道,安迪在为典狱长做事的时候,已经在为自己铺了一条完美的路,没人知道安迪携带了典狱长贪污谋杀的证据,更没有人知道他去跟人要绳子不是为了自杀而是为了重生。

瑞德出狱后,无所适从的他本想走老布的路,如果心底没有安迪给的希望的话。

所以他去了那棵树下,挖出了装着信和钱的盒子,这是安迪逃出后才埋下的。而后去了安迪之前告诉过他的地方,二人重逢了。

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翼太过丰满。

这种人性中善与智的光辉,不仅可以救赎自己,也能够救赎别人。

世界充满阳光,未来是自由的,光明的,有希望的。

而光明与自由,信心与希望,这些通往未来的路,都离不开心底的力量,力量的格局,是知识、才华与智慧的组合。

不得不说,这种表面看起来沉默寡言甚至无趣到爆炸,骨子里却如此过人的人,灵魂是极其有趣的,可惜俗不可耐的人是欣赏不到灵魂层面的。瑞德是安迪的知己,嗷,我也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赞 (0)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