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宁舍身命决不亲近恶知识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二知识?一者恶知识、二者善知识。(《杂譬喻经》)

无垢施女!若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何谓为四?宁舍身命不诽谤法,宁舍身命不谤菩萨,宁舍身命不亲近恶知识,忆念诸佛无有厌足。是为菩萨成就四法常遇诸佛。

——《大宝积经·无垢施菩萨应辩会》

是故诸比丘,应当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者,长夜与人安隐快乐。以是之故,应当亲近善知识。恶知识应当远离,所以者何?恶知识者,能烧燋然,今世后世,众苦集聚。

——《杂宝藏经》

以要言之,于天、人中有十六苦。何等十六?……十一者近恶知识苦……十五者老苦;十六者死苦。

——《正法念处经·观天品》

反被九结缚者,人之修道要当舍家,遇恶知识指授邪径,舍故结缚反被九结,如蛾投火不顾后虑,斯由爱深固,是故说曰,反被九结缚,如鸟投罗网,斯由爱深固也。

——《出曜经·双要品》

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当近善知识,人中最胜者。人本无有恶,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永在暗冥中。

——《增一阿含经·善知识品》

善现当知!如我所说不退转地诸行、状、相,此诸菩萨皆未成就,但闻魔说成佛虚名,便生憍慢轻弄、毁蔑馀菩萨众。由此因缘,是诸菩萨远离无上正等菩提。是诸菩萨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弃舍善友,为恶知识所摄受故,当堕声闻或独觉地。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四分觉魔事品》

复次,恶知识,大失利益,种种坏人,是大恶因缘故,佛更种种因缘说恶知识相。恶知识者,教人远离六波罗蜜。或不信罪福报故,教远离。或着般若波罗蜜故,言:“诸法毕竟空,汝何所行?或赞叹小乘:“汝但自免老、病、死苦,众生何豫汝事?”如是等种种因缘教令远离,是名恶知识。

——《大智度论·释幻人无作品》

恶知识者——邪见人、邪命人、乐俗务人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不近恶友,何况觉时。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不与破戒人共住,邪见人、无威仪人、邪命人、无义语人、懒惰人、乐住生死人、背菩提人、乐俗务人,不与共住。大王!菩萨摩诃萨行如是法离恶知识。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第二法界品》

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有所化生具不善根,未于诸佛、菩萨、独觉及声闻等种诸善根,为恶知识所摄受故,离善友故,不闻正法,常为种种我、有情见及诸见趣之所摄藏,堕在断、常二边偏执。彼有情类,自起邪执,亦常教他令起邪执,于非三宝起三宝想,于三宝中谓非三宝,毁谤正法赞叹邪法。由是因缘,身坏命终堕诸恶趣受种种苦。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分佛国品》

复次,善男子!我见诸恶众生,远离正道,趣于邪径,着诸倒见,虚妄迷惑,具行不善,身、口、意业种种放逸,依止恶法,于非正觉为正觉想,于正觉所非正觉想。近恶知识,受诸苦恼,我见此已,无量方便除其邪惑,安立正见,令于天人最为殊胜。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恶知识者求名贪利,心无惭愧,无有威仪

然未来世有诸比丘,爱重名利贪着眷属,于诸善法自然损减,常为我慢怨贼之所损害,甚可怜愍。以贪利故远离正法,虚然出家污沙门行。但有口言我是菩萨,然其内心纯行谄曲,身心昏浊没烦恼泥,纔有形相违于本道。舍已誓愿,贪着衣服饮食、房舍卧具汤药等事,心无惭愧,不避耻辱无有威仪。离佛境界,心恒贪着。护国!若有得闻如是法者,应当觉知彼恶知识。恶知识者求名贪利,不应亲近。

——《大宝积经·护国菩萨会》

习恶知识,疑故不离贪、恚、痴

以无惭、无愧故放逸,放逸故不恭敬,不恭敬故习恶知识,习恶知识故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求人短故不信、难教、戾语、嬾堕,嬾堕故掉、不律仪、不学戒,不学戒故失念、不正知、乱心,乱心故不正思惟、习近邪道、懈怠心,懈怠心故身见、戒取、疑,疑故不离贪、恚、痴,不离贪、恚、痴故不堪能离老、病、死。

——《杂阿含经》

又复菩萨观见世间一切众生,离善知识近恶知识,以近恶故染着十种不善之法,谓杀生、偷盗、邪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贪欲、瞋恚、邪见。菩萨欲令一切众生为善知识之所摄受,息除一切不善之业,积集清净十善业道,宣说正法,是为菩萨于诸众生转大悲心。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经·慈悲喜舍品》

不亲恶知识者:彼修行人遭恶知识者日增恶行,堕入地狱饿鬼畜生,正使行清意洁随恶染其素,由若有人爱犬猪羊心不远离,猪犬随逐亦不相离,猪犬所乐粪除为上,厕溷为浴池共相染污,亲恶知识者亦复如是,共相追逐终以无善。是故说曰,不亲恶知识也。

——《出曜经》

不与愚从事,毕故永以乐者,善人修德慕求良伴,见恶知识终以远离,所以然者,恶人所禀终无善行,堕人在冥不覩大明,是故说曰,不与愚从事,毕故永以乐也。

——《出曜经》

复次童子!菩萨摩诃萨行大悲时,观诸众生远离善友为恶知识之所缠执,由彼昵近诸恶友故,耽着一切不善之业,所谓杀生、偷盗、邪行、妄语、离间、麁犷、绮语、贪、恚、邪见,诸如是等无量恶业炽然建立。

——《大宝积经·菩萨藏会》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常不舍佛道,不毁訾法师,不近恶知识,常勤心念佛。行如是四法,得亲近如来,在在所生处,彼处常有佛。乃至未证得,无上菩提道,一切所生处,常得亲近佛。

——《得无垢女经》

在众多经典的深广教诫中,佛陀再三殷切劝嘱弟子“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恶知识应当远离”、“宁舍身命不亲近恶知识”,因为“随恶知识,是为长没”、“共相追逐终以无善”、“无量恶业炽然建立”,是故只有“远离恶知识”,才能得以“亲近善知识、修集诸功德”。

佛言:“择其善者从之,恶者远离之。我与善知识相随,自致成佛。”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远离恶知识。何等为十?一者、远离破戒人故,即能离恶知识;二者、远离坏正见人;三者、远离坏轨范人;四者、远离坏正命人;五者、远离耽湎之人;六者、远离懈怠之人;七者、远离沉没生死之人;八者、远离背菩提人;九者、远离习近白衣之人;十者远离诸烦恼故,能离恶知识。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宁舍身命决不亲近恶知识

若能远离恶知识,则得亲近善知识;若得亲近善知识,则修无量诸功德。(《华严经》)

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增一阿含经·善知识品》)

恶知识应当远离,所以者何?恶知识者,能烧燋然,今世后世,众苦集聚。(《杂宝藏经》)

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为成佛妙道,诸经如是说:

世间有二知识,常与人为因缘,令人得大罪,亦令人得大福。何谓二知识?一者恶知识、二者善知识。譬如贼师造恶逆,杀害君父破乱天下,众生被毒殃无不加,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罪。如释迦文菩萨发意求道救护众生,四等四恩接护一切,三界五道靡不蒙度也!所谓善知识与之从事,令人得大福。(《杂譬喻经》)

远离者,以其无利益。如软语贼,转来亲近,近则害人,恶知识复过于是!所以者何?是贼但能害今世一身,恶知识则世世害人;贼但能害命、夺财,恶知识则害慧念命根,夺佛法无量宝。知已,急当身、心远离。

——《大智度论·释幻人无作品》

诸不善法中恶知识为最,诸善法中善知识为最。一切苦法中邪见为最,一切乐法中正见为最。

——《寂调音所问经》

佛告阿难:“若有众生灭佛菩提,其人由此恶行因故,当堕阿鼻大地狱中。阿难!于未来世,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诽谤如斯大乘经典,其人命终定堕阿鼻大地狱中。”

——《方广大庄严经·诞生品》

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有所化生具不善根,未于诸佛、菩萨、独觉及声闻等种诸善根,为恶知识所摄受故,离善友故,不闻正法,常为种种我、有情见及诸见趣之所摄藏,堕在断、常二边偏执。彼有情类,自起邪执,亦常教他令起邪执,于非三宝起三宝想,于三宝中谓非三宝,毁谤正法赞叹邪法。由是因缘,身坏命终堕诸恶趣受种种苦。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三分佛国品》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恶知识?”

佛陀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初品》中开导弟子须菩提言:“何等是恶知识?教令远离般若波罗蜜,使不乐菩提”、“与作魔事因缘”、“是贼但能害今世一身,恶知识则世世害人;贼但能害命、夺财,恶知识则害慧念命根,夺佛法无量宝”(《大智度论》)

在《方广大庄严经·诞生品》中,佛告阿难:“若有众生灭佛菩提,其人由此恶行因故,当堕阿鼻大地狱中。阿难!于未来世,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诽谤如斯大乘经典,其人命终定堕阿鼻大地狱中。”

近恶还是亲善,事关重大,佛法学人,宜当慎重!

诸不善法中恶知识为最,诸善法中善知识为最

佛在《寂调音所问经》中告诉弟子说:“诸不善法中恶知识为最,诸善法中善知识为最”,就如“一切苦法中邪见为最,一切乐法中正见为最”一样,因为,“此正见者,一切善法之根本也(《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第五净戒波罗蜜多品》)”,所以,若有凡夫大众,因舍离善知识而狎近恶知识,导致“弃舍一切佛法根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求学二乘相应经典”,则犹如“饿狗舍其主食,返从仆使而求觅之”,“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常离恶友,常近善友,生生常遇诸佛、菩萨,恭敬承事,曾无暂废,不久皆当随心所乐,各各安住于佛国土,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无依行品》

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萨法,能令安住菩萨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净智慧眼,能长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说波罗蜜,能摈恶知识……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因善知识,悉能成办如是等事。何以故?善知识者,能令除灭诸障碍故。远不善法,离恶知识,灭无明暗,诸邪见缚,超出生死一切世间;断魔钩饵,拔苦恼刺,出无智险难,邪惑山涧,越度有流,诸恶邪径;示导清净菩提正道,教菩萨法,修习四道明净慧眼;安立萨婆若,增长菩提心,广大慈悲;修波罗蜜,住菩萨地,得深法忍;净一切善根,积集一切菩萨功德,施与一切菩萨功德;见一切佛,心大欢喜,护持净戒,解真实义;出正法门,离诸邪道,现明法门,普照一切,闻持无量诸佛法云;灭一切烦恼,增益一切智,住一切佛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大庄严论》)

善友者,同志为友,而道德善于我者为善友。(《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浅注》)

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沩山灵祐禅师警策)

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佛说长阿含经·第二分阿㝹夷经》(这段很难,量力小心被拉下水)

云何名哑羊僧?不知根本罪,不知犯不犯,不知轻重,不知微细罪而可忏悔,愚痴无知不见有罪可畏,亦不依止善知识丈夫,不数亲近善知识丈夫故,不能谘问经中深义,何者是善非善?何者犯重何者犯轻?修行何事为善何事为恶?如是等相名哑羊僧。

——《大方广十轮经·众善相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佛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赞 (0)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