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师后住镇州临济,学侣云集。一日谓普化、克符二上座曰:“ 我欲于此建立黄檗宗旨,汝且成褫我。” 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后,普化却上来,问:“ 和尚三日前说甚么?” 师便打。三日后克符上来,问:“ 和尚三日前打普化作么?” 师亦打!

至晚小参曰:“ 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 克符问:“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师曰:“ 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 符曰:“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师曰:“ 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 符曰:“ 如何是人境俱夺?” 师曰:“ 并汾绝信,独处一方。” 符曰:“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师曰:“ 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符于言下领旨。诸方自此为四料拣。师又尝示众曰:“ 如诸方学人,来山僧此间,作三种根器断,如中下根器来,我便夺其境而不除其法;或中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俱夺;如上上根器来,我便境法人俱夺;如有出格见解人来,山僧此间,便全体作用,不历根器。大德到这里,学人著力处不通风,石火电光即过了也。学人若眼定动,即没交涉。拟心即差,动念即乖,有人解者,不离目前。”
大慧宗杲禅师,因悦禅人请普说,僧问:“ 临济示众云:‘ 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师云:“ 三千里外绝诸讹。” 进云:“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师云:“ 拔出眼中楔。” 进云:“ 临济道:‘ 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孩垂发白如丝。’ 未审与和尚答底是同是别?”师云:“ 咬人屎橛,不是好狗。” 进云:“ 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时如何?” 师云:“ 适来犹自可,而今更郎当。”
复云:“ 此事决定不在言语上,所以从上诸圣,次第出世,各各以善巧方便,忉忉怛怛,唯恐人泥在语言上,若在言语上,一大藏教五千四十八卷,说权说实,说有说无,说顿说渐,是岂无言说?因甚么达磨西来,却言单传心印,不立文字语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何不说传玄传妙,传言传语,只要当人各各直下,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事不获已,说个心说个性,已大段狼藉了也。若要拔得生死根株尽,切不得记我说底,纵饶念得一大藏教,如瓶泻水,唤作运粪入,不名运粪出,却被这些子,障却自己正知见,不得现前,自己神通,不能发现。只管弄目前光影,理会禅,理会道,理会心,理会性,理会奇特,理会玄妙,大似掉棒打月,枉费心神,如来说为可怜悯者。古人凡有一言半句,设一个金刚圈、栗棘蓬,教伊吞、教伊透,若是个英灵,独脱出情尘超理性者,金刚圈、栗棘蓬,是甚么弄猢孙家具?祭鬼神茶饭,盖你不能一念缘起无生,只管一向在心意识边作活计,才见宗师动口,便向宗师口里讨玄讨妙,却被宗师倒翻筋斗。自家本命元辰,依旧不知落处,脚跟下黑漫漫,依前只是个漆桶。只如适来上座问,夺人不夺境一段话,只知册子上念将来,如法答他,又理会不得。问一段未了,又问一段,恰如村人打传口令相似。我今不惜口业,为你诸人葛藤注解一遍。”
临济一日示众云:“ 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会么?” 良久左右顾视,便下座。这个便是金刚王宝剑,我昨日说底,将蜈蚣毒蛇蝎子,并诸杂毒,贮在一瓮里。你试将手就中拈一个不毒底出来看,若拈得出,不妨于此事有少分相应,若拈不出,自是你根性迟钝,夙无灵骨,也怪妙喜不得。临济当时道这几句闲言长语,面目现在,自是你不会看得出,你若领得此意,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少盐酱,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之类,不著问人,一一自知下落,古人垂个方便,岂是闲开口,须知烂泥里有刺,当时有个克符道者,理会得临济意,便出来问:“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临济当时,不知那里得许多闲言长语,斗凑得恰好。便道:‘ 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孩垂发白如丝。诸人还会么?’ 煦日发生铺地锦,是境,婴孩垂发白如丝,是人,此两句,一句存境,一句夺人。”
克符又作颂曰:“ 夺人不夺境,缘自带誵讹。” 师云:“ 有甚么誵讹?” 拟欲求玄旨,思量反责么。师云:“ 诬人之罪。” 骊珠光璨烂,仙桂影婆娑。师云:“ 何不早恁么道?” 觌面无差互,还应滞网罗。师云:“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此颂大概在骊珠光璨烂,仙桂影婆娑之上,盖此两句,是境。学者问不夺境,拟欲求玄旨,思量反责么,大意只是不可思量拟议,思量拟议者人也。蹉却觌面相呈一著子。即被语言网罗矣。“
克符此颂,专明煦日发生铺地锦,所以有骊珠光璨烂,仙桂影婆娑之句,乃是存境而夺人,故曰:觌面无差互,还应滞网罗,夺人之义。醍醐毒药,一道而行,具眼者方能辨别。又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答云:“ 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 师云:“ 王令已行天下遍,是夺了境,将军塞外绝烟尘,是存人而不夺。” 颂曰:“ 夺境不夺人,寻言何处真?” 师云:“ 也须闲处作提防。” 问禅禅是妄,究理理非亲。师云:“ 好事不如无!” 日照寒光澹,山摇翠色新。师云:“ 贫儿思旧债。” 直饶玄会得,也是眼中尘。师云:“ 自起自倒,你要会日照寒光澹,山摇翠色新么?此两句,是境,直饶玄会得,也是眼中尘,便夺了也。其余人境两俱夺,人境俱不夺,尽是依语,就学家问处答。” 又问:“ 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答云:“ 并汾信绝,独处一方,便有人境两俱夺面目。” 颂曰:“ 人境两俱夺,从来正令行。” 师云:“ 已落第二。” 不论佛与祖,那说圣凡情。师云:“ 买石得云绕。” 拟犯吹毛剑,还如值木盲。师云:“ 识法者惧。” 进前求妙会,特地斩精灵。师云:“ 前箭犹轻后箭深,正令既行,不留佛祖,到这里,进之退之,性命都在师家手里,如吹毛剑,不可犯其锋。” 又问:“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答云:“ 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颂曰:“ 人境俱不夺,思量意不偏。” 师云:“ 会么?” 是法住法位,主宾言不异。师云:“ 世间相常住。” 问答理俱全。师云:“ 添一毫不得,减一毫不得。” 蹋破澄潭月。师云:“ 犹有这个在。” 穿开碧落天。师云:“ 劳而无功!” 不能明妙用。师云:“ 动著即错!” 沦溺在无缘。师云:“ 却依旧处著。这个是适来上座请益底公案,谓之四料拣。你若要分明理会得临济意,但向他当时垂示处看。如何看?山僧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若恁么便是。你若作山僧,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便不是了也。所以五祖师翁有言,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恁么会,便不是了也。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恁么会,方始是。你诸人还会么?这般说话,莫道是你诸人理会不得,妙喜也自理会不得。我此门中,无理会得,理会不得,蚊子上铁牛,无你下嘴处!须信古人垂慈,则有法无法,不垂慈,道眼未开,大法未明,岂免向他人口里,觅禅觅道、觅玄觅妙、觅得了,惟恐人知,及至说时,又恐说尽了,末后无可说,这个是无限量底法,你以有限量心,拟穷他落处,且莫错,只如世尊在灵山会上,百万众前,拈华普示,独迦叶破颜微笑,何曾怕人知,又何曾密室里传授来?我这里禅,许你众人闻,不许你众人会。如上所解注者四料拣,你诸人齐闻齐会了,临济之意果如是乎?若只如是,临济宗旨,岂到今日,你诸人闻妙喜说得落,将谓止如此,我实向你道,此是第一等恶口,若记著一个元字脚,便是生死根本也。你诸人诸方学得底,玄中又玄,妙中又妙,是甚么屎禅,一向[祝下+土]在皮袋里,将谓实有恁么事,莫错,诸上座,你真个要参妙喜禅,尽将诸方学得底,埽向他方世界,百不知、百不会,虚却心来,共你理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

赞 (0)

如果对您有帮助,打赏支持一下哦~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