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浮世。幻影迁流。真常不变之体。不得不随缘而应世也。今年本寺创办义务学校。是为地方公益起见。亦是尽国民份子之责。体我佛利他之本旨也。然则学校。是一教育机关。欲讲教育。首先应从根本上讲起。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所以从前君制时代。先由五伦着手。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也。今者是共和国体。训政时代。虽不设君臣。并非无国。宜将君臣一伦。改为国民。为民当爱国。为子当孝亲。为夫妇当和睦。为昆弟当恭谨。为朋友当孚信。且此五伦大体。无论处己莅众。在在皆为安乐之乡。且国是以家为本。要讲爱国教育。宜先授以家庭教育。故先儒有言。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家齐然后国治。此千古不易之定论也。言家庭教育。以孝顺父母为第一讲。
我佛大藏经中。有一部梵网戒经。教人持戒。必先用孝顺心。故曰孝名为戒。又有一部观无量寿佛经。教人观佛求生净土。必先发心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净业之正因。具见佛法不离世法。故知世出世间之教育。皆以孝顺父母为根本也。人能孝顺父母。就是天地间第一等的好人。人能修孝顺之行。就是天地间第一等的好事。
人若不能尽心竭力孝顺。纵使你做百般的好事情。总比不上孝顺父母这一件事。天地间无论贵贱贤愚。哪一个不从父母生成的呢。要知父母之恩。是极大极大的。所谓劬劳之德。养育之恩。虽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者矣。所以这一种父母极大的恩德。在初等学校里。单授以课学。不讲父母恩德的教育。他纵然课学得十二分的本领。将父母丢在一边。看为路人。亦是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到得后来。哪里有好结果呢。所以我本寺这个义务学校。请你们教员。必要把这一种孝顺父母的教育。须多讲讲。你若同他讲父母的恩德。他们便知道有父母的恩德。你若与他讲孝顺是世间上一件极好的大事。他们便知道孝顺是一件极好的大事。你若不讲这一种教育。他们哪里知道呢。
现在世间上。纵目所观。举手所指。不孝不顺的人很多。能孝能顺的人很少。这是什么缘故呢?皆因家庭中不讲教育之故也。为父母者不讲教育。为儿女者哪里知道呢。所以为儿女者。全不知父母生育长养之恩。我且问你们诸子。你们年纪虽轻。若肚子饥起来。要饭吃总晓得的。天时冷起来。要衣穿总晓得的。你的身体。从哪里来的呢。我晓得你一定是说父母生来。我还要问你一句话。你的身体。怎么大起来的呢。我晓得你一定是说母亲把你抚养起来的。你们既然晓得身体是父母生来的。应当便知道父母的恩了。你既然晓得身体是母亲抚养起来的。应当将父母的大恩大德。时时刻刻记在心中。现在对于父母。要生孝顺之心。举足动步。当行孝顺之事。将来长大成人。当先图报劬劳之德。养育之恩。所以古人将父母之恩。比同天高地厚。真实语也。故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你们要知道当时在母胎中。十月怀娠。母亲受了多少艰难劳苦。及至出了母胎之后。三年乳哺。担了多少忧愁心事。只如推干就湿。吞苦吐甘。出入携提。昼夜怀抱。费了多少精神。真所谓儿笑母心欢。儿哭母心恼。自己未曾吃饭。只怕儿女肚饥。自己尚未穿衣。但愁儿女身冷。时时防儿有病。念念想儿心安。希望长大成人。荣宗耀祖。儿至五六七岁。父母就要聘请明师。谆谆教训。到得十五六岁。预为择配婚姻。期望你立志成人。齐家治国。你们想想看。父母如此大恩大德。真所谓天虽高。地虽厚。犹不及也。本寺创办学校。就是代你们分忧。你们须知。本寺创办教育。分文皆是檀信脂膏。校中诸位教员先生。纯粹均为公益起见。体我佛慈悲之心。建菩萨利他之行。望你们诸子。认真习学。将来于社会作个第一等的好人。护持三宝。荫被六亲。饮水思源。务本教育。是老僧之所深望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谛闲法师:孝顺父母,就是最好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