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钞原文:
人性本善,由对境涉缘,不加检察,遂致起诸执着,好恶,种种情见,以埋没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圣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复其初。其语言虽多,总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
所言格物者,格,如格斗,如一人与万人敌。物,即烦恼妄想,亦即俗所谓人欲也。与烦恼妄想之人欲战,必具一番刚决不怯之志,方有实效。否则心随物转,何能格物。
致者,推极而扩充之谓。知,即吾人本具爱亲,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学而始有也。然常人于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检点,从兹随物所转,或致并此爱亲,敬兄之良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极此良知,以遍应万事,涵养自心乎。是以圣人欲人明明德,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从格物致知而起。
白话译文:
人性本善,由于面对外境,涉入事缘,不加检察,于是导致生起诸多的执着、好恶、种种的情见,而埋没本性的,到处都是。因此,古来圣人,各自宣说言教,希望人们依照奉行,来恢复最初本善。其中的语言虽然多,总不超出格除私欲,显明良知,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而已。
所说的“格物”,“格”:如同格斗,如一个人与万人为敌。“物”:就是烦恼妄想,也就是俗人所说的人欲。与烦恼妄想的人欲作战,必须具备一番刚毅坚决,不退怯的志向,才有实效。否则心随私欲转,如何能格除私欲。
“致”:推极扩充的意思。“知”:就是我们本具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良知,不是由教育学习才开始有的。然而常人在日常生活之中,不加省察检点,从此随物所转,或者导致连这个孝亲、敬兄的良知也失掉了。还指望他推极这个良知,来普遍接应万事,涵养自心吗?所以圣人想要人人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最初下手的地方,就是从格除私欲,显明良知来做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还初』 » 印光大师:心随物转,何能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