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宗教思想并且有些魔怔的人,很容易有一种思维导向,身体是臭皮囊,不仅要厌离而且要厌恶才是破身见的教条主义。
我个人认为所谓身见,是修行人以身为我,认肉身为坚固的我,那才叫身见。
而不是反向极端,你不厌恶就是有身见。
这逻辑,不敢苟同。
你喜爱听的音乐,只要那是高雅并导向清静的,即便你再喜欢也无须担心,只要你不魔怔,音乐就不是你的障碍。你开悟之后,自然仍能辨识音乐的美丑,但却出离了。按宗教极端思维,你应该先修厌弃音乐,把音乐看成洪水猛兽。
对好人而言,真正的洪水猛兽是无常,根本是无常。对欲望重的人而言,恶念贪婪即是洪水猛兽。
世间万物终将是要舍弃的,偏逮着臭皮囊使什么劲。把别人都当傻子看,贴上身见的标签。
臭皮囊美丑是你修来的福报,气质如何也藏着你的福德。你这辈子吃的米,喝的水,无一不是你的福报。
假如你明白臭皮囊是自性影子,你需要厌恶你的影子 ?
臭皮囊法门只是个具有针对性的法门,不净观对治戒色吧会员估计能有一点点用。
对于口味淡的人,恐怕不净观会影响食欲,可以导向吃素,也容易导向抑郁,只有极少数个别有身见之人就差这点就悟的说不定因为不净观而当下大悟。
不否定不净观,以上说了,戒色吧很适合。
我们智力和慧根都正常的人所看到活生生的各种的无常,所触及到的死亡,都会导向出离心,无须如此浮夸。
尽量去活在当下,则不必去分精神各种厌弃找不自在。
本来我们的厌弃就够多了,肉身怕冷怕热怕污,要洗头洗澡,怕受伤,非常脆弱。
从我个人来说,我本人不需要那么极端的法门。
但不代表别人都不需要此法门。
过度,极端,过犹不及。坏人之所以恶劣愚痴,是坏的能量偏向极端。有些善良人之所以狭隘,是因为善良的面积太广却高度太低,陷入了死角。
我个人感受,智力和智商又不同,智力是一种高度和智慧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频率高度,而智商只是面积上的非常局限则不一定有什么高度。
还初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这段批判的是执着肉身长生是舍本逐末,而不是批判臭皮囊。练形不练性,守尸鬼耳。
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
这段是典型的道家思想,从根本上淡然无为之滋养。了解一些现象后,不得不说的确理解都需要一定高的慧根。我从前以为修行的一般都能理解。可见戒律的针对性,重要性。有慧根之人是不太需要戒律教条的,因为他们高慧根本身就是戒律。不会走路的人学走路不框住不会走路甚至走邪路,会走路的人内心有正确的步伐,你给个形式框架非要框着才能走那是帮倒忙。
——窃以人之生也,皆缘妄情而有其身。有其身则有患;若无其身,患从何有!夫欲免夫患者,莫若体夫至道;欲体夫至道,莫若明夫本心。故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
这段以无常之急迫,规劝人明心见性,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不是让人去厌恶,有点慧根都懂肉身凡胎多麻烦,再去厌弃不怕抑郁?
明代养生家高濂:“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只知爱身,不知爱神,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人即死,车败马即奔也。”
去甚,去奢,去泰。
董仲舒:“能以中和养身者,其寿极命。”
陶弘景:“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自爱过度则为自贵,圣人自爱不自贵。善自爱者常怀爱人之心,故可托天下;好自贵者多有轻人之意,只合寄天下。公而无私,人而无我,但为国民谋福祉,不为自己爱身体者,不可以天下寄托之。”
让思维抓住重点,不要舍本逐末地陷入死角。
多体现一个和字,比较符合中庸。
理解能力非常重要。
以上思想只符合部分人修行。
还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