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埙制作技艺(解说词)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4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距今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汉民族一种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 埙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起源与汉族先民的生产活动有关。后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有可考的文字记载:埙在战国初期就...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4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距今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汉民族一种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 埙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起源与汉族先民的生产活动有关。后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有可考的文字记载:埙在战国初期就...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4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华林先生,一个来自北京的做埙人,陶咖的第一个驻场艺人。 下面是华林先生的口述: 我叫宋华林,我是一位做埙人。埙,是我们国家的一种闭口乐器,很多书上说埙是汉代的一种乐器,这种说法有点太片面了,埙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在原始时候就产生的乐器,随着历史...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4
2016年12月28日下午,以“好人颂歌”为主题的2016年度保定好人颁奖典礼在百世开利会展中心举行。市委书记聂瑞平,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郭建英出席活动。保定市陶埙文化研究会会长、保师附校艺术学院特聘教师于连军先生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 于连军老师说,前些天自家的陶埙文化研究会...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1
2018年7月27日,厦门地区古埙文化调研实践队通过网上资料查询、书馆书籍查阅、关人士咨询等方式对古埙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了解和总结。以下便是陶埙的大致制作流程。 制作埙首先要找到上好的胶泥,再进行细致的揉搓捶打,然后将胶泥捏制出雏形,经过雕花、调音、晾干、烧制、上漆等步骤后,一个埙...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1
埙 开口吹奏乐器 多用陶土烧制而成 大小如鹅蛋,六孔,顶端为吹口 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 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北京市房山区有一位 依然采用古法、手工制埙的埙者 翁彦 他是埙文化的传播者 同时更是 房山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制埙技艺的传承人 埙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1
2018年7月末,古埙暑期社会实践队对埙在网络渠道的销售情况进行统计,主要收集到天猫和京东两大电商平台上埙专卖店的销量、售价等信息,来探究埙在现在的时代活力和人们对各种埙的偏好。 1 埙的线上销售数据 埙,音韵低沉悲壮,外形古朴醇厚,经过千年流传,近代命运跌宕复兴,发展出了各具特...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1
贾平凹曾说,人凿七窍而有了灵魂,埙有七孔而有了神韵。千年前的郑稷就非常的喜欢埙:“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潜,居中不偏”。 《风俗通》记埙是“烧土为之”。 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无音孔埙和1音孔埙,到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2音孔埙和3音孔埙,到殷代墓葬出土的5音孔埙,到汉代的6...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1
蒙蒙细雨,声声鸟鸣,袅袅炊烟起,盈盈花瓣落。 时值立秋,东风渐起,捎来初秋的凉意,滴落了一天的雨,细雨如丝,时缓时急,浸润着心头的纷扰,涤荡着世间的驳杂。 日暮时分,雨过初晴,落日的余晖将大芦湖熏染成一片醉人的黄,让人恍惚中辨别不清这个时节究竟是盛夏即将告别,还是深秋已急不可耐地...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1
制埙人翁彦今年四十有八,房山本地人,他非从小学埙、制埙之人,恰一次听闻远古之音,自此十二年,痴迷不改,心慕手追。从一窍不通门外汉,到制埙匠人,他研读历史、深钻技艺,每一步,都走得尽心竭力;他不忘初心,将理想融入一个个传统手工制作的乐器中,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踏实前行...
还初 发布于 2018-08-11
埙的声音 没有什么比这种声音更能打动人的了。它来自远古,带着泥土的味道,带着秋风的味道。浊而喧喧然,数千年来在晴朗的日光或月光之下,洞穿人们的灵魂。这便是埙。 于连军是现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吹埙人,他在保定旧城东大街上开了一家埙馆,这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不刻意寻找你就会擦身而过,...